山村里的时尚范儿——打卡山西朔州平鲁长良生态文化园

夏末秋初,沿途风光无限美,油菜花金灿灿,摇曳摆动,一浪接着一浪;远处一座座风电机组高耸入云,绿色能源正源源不断输出……

当我们还沉醉在沿途美景中时,“到了!到了!”有人喊了一声,我们已经来到了目的地——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水界乡骆驼山村南的平鲁长良生态文化园。

入口处,文化园的门楼古朴典雅,远处凉亭矗立,一座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绿油油的叶子下,结满了红彤彤、黄澄澄的西红柿。

“你们口渴了吧!尝一尝我们种的西红柿,可甜了。”在这里打工的陶姐热情接待了我们。轻咬一口,甘甜绵沙,果然是小时候的味道。陶姐笑嘻嘻地说:“我们这里有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好几种果蔬,还有文冠果经济林,因为我们施农家肥,所以种出来的菜都是纯天然的。”

今年51岁的陶银秀,在这里打工快半年时间了,日常负责种菜、送菜,每个月收入2400元。交谈中,我们得知,她有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留在城市工作,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西太原。我们说,孩子们出息了,您可以跟着到外面享福了。她说,就喜欢农村的好山好水好风景。家里种着地,每个月打工也有收入,过得挺满意。

告别陶姐,我们继续参观前方美景。网红打卡地“花语堂”、现代设施齐全的窑洞民宿、古色古香的“蘑菇屋”、能举办篝火晚会的小广场、装满具有年代感物件的“博物小院”……所到之处皆有惊喜。

尤其是博物小馆,里面不仅陈列着近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还有黑白电视、录音机、缝纫机等20世纪80年代特有的一些怀旧物件,满满的童年回忆涌上心头。

回忆过后,站在凉亭,微风拂面,一阵扑鼻而来的香味引来了众多游客。平鲁特色烤土豆端上了饭桌,香味扑鼻。一掰两半,铺一层老奶奶腌制的胡萝卜咸菜、白萝卜酸菜,就着新鲜出炉的羊肉串,绝了!

除了我们,还有一批骑行而来的客人也来到文化园,看得出,他们对这里也是轻车熟路。他们说:“这里环境不错,是骑行队伍经常来玩的好地方。”

我们荡着秋千,白云就在眼前。惬意之时,一位长相憨厚的年轻人向我们走来,他就是平鲁长良生态文化园的负责人张强。他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这片山、这些窑洞就是他的家,也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

由于家境窘迫,张强14岁便扛起家里的重担,外出打工挣钱。有了一定积蓄之后,他回到农村,修缮了三间窑洞,开始养羊。靠着勤劳、敢拼的劲头,羊场初见规模,他又开始种植苜蓿,建蔬菜大棚,种植经济林。长良农牧专业合作社先后被国家、省、市、区有关单位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示范社”“模范单位”等称号。特别是这里种植的文冠果,品种优良,长势喜人。2020年,“长良牌文冠果茶”被评为山西药茶十大创新孵化品牌。目前,园区共种植了七千多亩文冠果,今年计划完成一万亩种植。

张强说,老百姓离不开土地,自己这么多年坚持,就是因为爱着这块土地。2017年起,公司积极投身到平鲁区脱贫攻坚之中,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167户贫困户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种植,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

今年,张强确定了新发展目标,在长良文化园原有养殖、种植基础上,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集吃住、旅游、培训、康养、农事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基地。

篝火晚会、露天电影、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这里已经成为精彩日常。

曾经的土坡坡,诞生了大产业;

曾经的山沟沟,蕴含了新希望!

(原文发布于“这里是朔州”微信公众平台)



原标题:山村里的时尚范儿——打卡山西朔州平鲁长良生态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