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洛耕:电网“心脏”的诊疗专家

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通明,梁洛耕听着电流流过变压器的“嗞嗞”声,仿佛感受到血液流过心脏时的律动。

梁洛耕是广西电网柳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检修二班作业师。从事变压器检修工作近30年,练就了一身“隔空把脉”诊断变压器故障的绝技,被同行誉为电网“心脏”的诊疗专家。

守本心、好钻研、擅创新、乐助人——梁洛耕发扬工匠精神,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寻求突破,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非凡,先后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设备运检大工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隔空听故障

梁洛耕“隔空把脉”诊断变压器故障的“神技能”,在广西电网公司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次,一家兄弟单位的变压器运行时发出异响,检修人员几经检查,却找不到声音来源。束手无策之际,一位检修人员用手机录了几十秒的现场声音发给梁洛耕。虽然手机录音夹杂着各种杂音,但梁洛耕听后,迅速给出了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推测。检修人员按照他的推测进行排查,发现实际情况果真如此。

梁洛耕“隔空把脉”的名声很快便传了开来,越来越多的检修人员在遇到疑难杂症时通过手机向他求助,他的手机成了行内的“求助热线”。如今,他已先后为区内14个兄弟单位排除几十项疑难杂症。

梁洛耕的“神技能”,源于内心对精益求精的孜孜以求。在他家里,有关变压器的专业书籍堆满了一面墙,他对变压器的构造了如指掌;每遇到一次未见过的故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写个小总结,为今后同类难题提供参考。

通过不断的积累,梁洛耕的技能不断升级。如今的他,不仅能从声音判断故障,还能通过变压器的实验报告、现场图片对问题进行“望、闻、问、切”,实现远程精准诊断,被同事们誉为“查障圣手”。

创新不止步

“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好事,因为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记者见到梁洛耕时,他正埋头组装一个新研制的变压器套管换油装置。

把工作中的困难当好事,推动着梁洛耕不断创新。

2019年10月,梁洛耕帮一家兄弟单位更换一个总长10余米、重量3吨多的变压器套管时,遇到了难以将套管精准吊立、精准插入均压环的问题。他反复琢磨,不断尝试新办法,最终在套管上多加一根牵引绳,成功解决了吊装时套管角度调节难题,为今后的同类作业提供了有益参考。

把工作中的困难当好事,结出了璀璨的创新之果。

作为柳州供电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梁洛耕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带领团队针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创新攻关,近年来主持研发了《500千伏变压器冷却智能变频控制应用研究》《油泵智能控制装置》《发电机(车)快速接入所用电系统》等一批科技项目和创新成果,个人获得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带领团队研究出科技、职创成果65项,获国家专利27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传承无保留

“一个有团队精神的技能专家,才能真正称为工匠。”在梁洛耕心中,“工匠精神”是推动整个行业前行的精神。

梁洛耕从不藏着掖着,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年轻员工。为了让更多的人才成长起来。他开办了“梁师益友”讲堂,自创了一种独特的培训模式,并增加“评讲”环节,让学员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由培训师点评补充,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让“教”与“学”良好结合。该方法被收入南方电网公司《班组培训金点子》。

“梁师傅不仅手把手教我们技术,他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刨根问底的态度,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跟随梁洛耕7年的徒弟陈三伟说,在梁洛耕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也养成了“务必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严谨工作态度。

近年来,梁洛耕每年都承接公司的培训任务,主持多期电网公司变压器培训班,学员遍布公司各供电局。两年间,他培养了19名高技能人才,包括助理技能专家2人,技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7人,在广西范围内培训变压器技术人才达500多名。如今,梁洛耕的很多徒弟已成为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不少徒弟还获得了自己的专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