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视机就是一个党史美术馆

一台电视机就是一个党史美术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并播出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把亿万家庭的电视机变成了一个个党史美术馆,党史专家、美术理论家、美术家、电视制作专家充分合作,借助电视艺术的传播特点和手段讲党史,是跨界融合的成功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为主流媒体第一档开播的反映党的百年征程的专题节目,将我们党的伟大历史征程凝聚于壮阔恢弘的丹青画卷,通过具有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美术经典,塑造人物、再现历史、描绘现实,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生动注脚。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推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正逢其时,十分必要。节目艺术化地表现建党100年来伟大征程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和伟大事迹,这100年是中华文明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让全体人民更多了解党史,坚定“四个自信”。节目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水乳融合,不仅仅是一部美的历史,更是一部精神的历史,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所呈现的审美史。节目最突出的亮点是,通过整体、系统地把这些经典作品在极具传播力、权威性的平台展现,弘扬了党史题材美术作品的精神和艺术价值,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丹青写春秋,百年正风华。”在各种文艺形式中,美术作品因直观性而成为能直接打动人情感的一种艺术,也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与时代联系最密切的艺术形式之一。红色美术经典以美为体,以史为魂,生动直观地再现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通过将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创新拓展重大主题表现空间。红色美术经典汇聚成时代长卷,以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于历史细节探寻初心使命,为观众讲述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带领观众从中领略信仰之美,礼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人类发展史上奇迹的光辉历程。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反映建党百年来的四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力作。

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书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如雕塑《马克思》、唐一禾的《七七的号角》,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潘鹤的《艰苦岁月》、王迎春与杨力舟的《太行铁壁》、何孔德的《出击之前》等。特别是延安时期的版画,诞生于烽火年代,以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鼓舞了民族斗志。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环境和众多人物的塑造,将矛盾的冲突集中于一个焦点,揭示了“血衣”的主题;石鲁的《转战陕北》,以恢弘构图,将革命领袖运筹帷幄的生动形象表现得准确、厚重、生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现代雕塑的里程碑,是中国雕塑家为历史所塑造的丰碑;其中中国美术馆第一任馆长刘开渠创作的雕塑《胜利渡江》,是中国美术史上用雕塑表现宏大场景的里程碑之作;沈尧伊的《而今迈步从头越》取毛主席诗意,从叉腰执烟的姿态刻画出他那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坚定的信念。

1949年—1978年,国家建设时期,新中国几代美术家的优秀创作,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时代风采和改天换地的英勇气概。如徐匡、阿鸽的版画《主人》以强烈的黑白对比展现劳动者的大美;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李可染的《劳动模范游园大会》、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周思聪的《人民的总理》、杨之光的《矿山新兵》、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2019年落成于香山革命纪念馆的《共商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这些美术作品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研究史料,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勋,抒发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时期,艺术家们涌动着青春的气息、生命的力量和向上的激情,饱含着艺术家真挚的情怀与主动的担当,彰显了他们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表现时代精神的艺术取向。如王少伦的《1978年11月24日·小岗》、广廷渤的《钢水·汗水》、詹建俊的《潮》、徐启雄的《决战之前》、田金铎的《走向世界》、雕塑《孔繁森》等。

2012年—2021年,民族复兴时期,新时代的艺术家们着力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决心与实践。如张义波的油画《初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梁家河》,用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总书记重返梁家河时欣欣向荣的欢快场面,表现出总书记浓浓的爱民之心、亲民之情;还有蔡超等创作的《高铁进山啦》、张见等创作的《助梦》、商亚东的《最美太湖水》、刘元捷的《牧民巴桑》、任艳明的《风雨无阻》等。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这档节目信息量丰富,真正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美术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党史学习的渴求和对优秀文艺作品欣赏、认知的文化新需求,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实现了党史专家的权威性和美术专家的专业性的珠联璧合。党史故事的历史大细节和美术经典作品的小细节相得益彰,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浸透着画家的匠心,借助大量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丰厚积累,极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为营造建党100周年的舆论氛围开了一个好头。

第一好:描绘了百年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节目通过创新形成了强烈的感染力。

节目策划做足功课,所选作品除了考虑题材之外,还考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节目跨界的创新表现方法,将党史与艺术有机融合。决胜千里的战场画面、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日新月异的时代华章……一幅幅美术经典汇聚成伟大的时代画卷,不论是美术工作者还是普通观众都能找到共鸣,被深深打动。艺术之美和历史细节在节目中“跨界”融合,生动阐述了一个事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节目没有说教,而是与观众平等交流,将党史故事娓娓道来。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心与心的交流,会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拥抱时代、关注现实、扎根人民,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创作传统,也是现当代中国美术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品格,节目主创人员深谙这一点。我多年来主题性作品的创作经验,对于将艺术作品与党史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创作方式特别有体会:选取最感人的情节,着力刻画细节,对于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先烈伟绩、弘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激发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中国梦,都具有十分深远与现实的意义。做到这一点,讲好故事是最重要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用心讲好了一个个故事,话百年党史,谋民族复兴。

第二好:节目精心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深入研究、制作严谨、言之有据,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每期节目都精心准备,党史专家和美术理论家做客演播室,通过经典的美术作品来回顾党的辉煌历史,同时展现每一部经典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及党史故事,将党史知识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非常具有感染力。

节目引领观众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在每一集15分钟时长里尽可能深挖鲜活于画面、雕塑中的党史,仔细研究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总结归纳怎样用美术作品讲好党史,从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等角度对经典之作进行梳理,围绕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场景、优秀共产党人等主题,提炼其时代内涵,感染电视机前观众的同时启发美术家的创作灵感,以期推动新经典的不断涌现。

第三好:党史专家、美术理论家、电视制作专家充分合作,借助电视艺术的传播特点和手段,是跨界融合的成功典范。

电视是综合艺术,不仅可以在演播方式上运用各种最新的技术手段,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详细展示,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党史、美术与电视观众之间的融合互动。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仿佛置身多个时空,与画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与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产生共情,从而实现党史、美术与电视观众之间的交融。充分利用电视手段去传播美术作品,宣传党的历史,《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创新。通过美术评论家对每幅美术作品的创作立意、技法表现等方面的点评,观众可以准确地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通过画家本人的叙述,观众更能了解画家本人在创作中的心路历程。而党史专家所讲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则把观众带回到那一段段催人泪下的艰难岁月,增强美术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节目创新了电视表达手段,融合新技术展现艺术之美,打造出科教节目精品范本。故事短片、作品展示、动画示意、历史背景介绍等多种电视手段,生动、立体、直观地展示了美术经典作品的独具匠心和艺术魅力。多手段、全方位、多维度创新了党史与艺术融合的表达和传播。节目看点快速形成短视频或热点在全媒体平台传播。节目组充分开发本片视频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丰富多彩,长短结合,强化了新媒体传播效应,非常接地气,让节目具有“网红”气质。

总台推出的这一系列节目现在越来越火,口碑越来越好,方方面面美誉度高,说明了一个问题:党史这一重大题材是艺术家出经典、出震撼人心力作的主阵地,文艺工作者要倍加珍惜,研究好、创作好、展示好、传播好彰显中国精神、催人奋进的佳作,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认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对于当下重大主题美术作品研究、创作、展示及传播有以下三点启发:

首先,加强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和评论,扎扎实实学习好党史,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才能有乾坤。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的成功,是因其艺术性、思想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具有独特而又重大的正面宣传意义。这值得美术工作者好好借鉴,以百年党史学习宣传为契机,组织专家学者就20世纪以来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其基本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手法、造型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为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做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与阐释,对于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更好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如如何表现重大理论成果、如何选取重要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和内容的表现角度、如何选定重要历史节点的场景、如何表现比较抽象的选题等。

理论和评论相结合,研究党史上的经典作品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加以评价及传播推广,要用当代人能够接受的艺术方式表现。不但要深入研究近现代所有有关党史的创作,还要研究党员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创作心态。党的文艺路线下,不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如第一个党员美术家韩乐然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美术工作者紧扣历史脉动,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丰沛饱满的情感投入创作,去表现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他们的精神和作品,激励着一代代美术家的创作。中国美术馆等有条件的机构可以组织党史美术创作研讨会,深入研究美术中的党史、新时代如何表现党史等课题。如中国美术馆计划主办的“首届全国党史美术创作研讨会”,就是以研究促进创作的一种新尝试。

其次,深入生活找灵感,把新时代的崭新风貌和巨大进步纳入视野,才能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当代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想要真正走进当代人的心灵,唯有以新的审美创造,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表现样式,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要发掘发展中的创作方式,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党史内容。如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精心策划选题,聚焦现实题材,以美术作品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同时,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以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推动创作,在出精品出人才、带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创作应以建党百年历程为线索,以革命精神为突出点,兼顾区域特点,开展好红色资源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找准节点,提炼精神,编写脚本,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经典解读。要避免概念化、公式化,视野要宽广,表现手法要新颖,可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成功经验。如中国美术馆精心组织创作的《长征组雕》,是雕塑形式的《长征组歌》;如兼容具象与抽象的大型雕塑《旗帜》,以新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推动红色经典的创新,落成后会迎接无数党员在这面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言。

美术家要和党史专家合作,认真听取专家对党史事实、政治内涵、重大意义及相关政策理论的解读,对历史场景、事件人物、关键细节等的描述,让党史专家帮助美术家形成正确的历史、民族、国家、文化观。美术家应该深刻地了解掌握党的辉煌历史,以实现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在多样的形式表现中,讲述一个个富于理想、充满情感、生动鲜活的故事,一刀一痕,一笔一触,用笔墨和线条,用真情、真心、真艺,表现历史与当代,并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审美需求。

题材的延伸与拓展,成为党史题材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代课题。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涌现出许多时代英雄,他们虽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但在科技、教育、文化及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尽显神威。因此,要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上有新意,这个新不仅在思想上,还要在审美境界上。在吸收借鉴前辈美术家成功创作经验和创作手法基础上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精雕细琢,用具有当代视野、民族特色、中国风格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一批具有厚重历史感,能够体现艺术的时代特征,具有持久艺术魅力的佳作、力作,并以此引领和推动当代美术创作。经典作品既要做到严谨准确又不失生动,用细节来展现历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创造了历史。当代经典作品要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展现在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涌现出的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

第三,红色经典节目、经典美术作品,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跨界合作、服务党史学习,并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为国家、为人民而作,创作和展览都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未来,中国美术馆新馆建立后,将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整体梳理并形成长期陈列,载入艺术史册。全国其他有条件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要组织围绕党史宣传有特色的展览活动,反对大而空泛,提倡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特展、专题展。另外,一些革命老区的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缺乏高质量的艺术精品,甚至还出现了品质低劣、与史实不符的作品。相关机构应认真梳理当地革命历史、典型人物,结合自身定位,做好规划、提炼精神,最大程度利用好场馆空间,创作出一批具有区域特点、体现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经典作品,讲好红色故事。此外,全国各大美术馆也可将本馆的经典藏品进行高仿复制,雕塑可以3D打印,赠送给相应题材的革命纪念馆,如中国美术馆多次从藏品中选出142件延安时期版画佳作,精心复制后,无偿赠送给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展览并永久保存,使人们从珍贵的图像中触摸历史细节,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延安精神。

艺术作品不仅要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纪念馆,还应该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于美术展览和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机场、地铁等广告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的优势,让经典美术作品延伸触角,这类广告可以有多条渠道赞助,并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创意、多种载体、多个区域来宣传,结合不同场景类型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要借鉴先进展览方式和传播方法,适应当代人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手段和先进理念,增强经典美术作品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如云展览,不只是把线下的展览简单地搬到线上去,要研究线上的特点,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吸引青年人关注党史、敬仰英雄。

中国美术馆可以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的未来制作提供大量的各个时期特别是新时期的经典之作,可以在美术馆开通“现场演播室”。希望继续通过这种跨界合作,增强艺术渲染力,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地再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感人事迹,讴歌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另外,我建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除了在各级各类媒体展播外,还应在各地美术展馆展出相关艺术作品,定期组织创作主题性作品和全国性巡展,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编选入中小学美术教材,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美术学习的经典。

我们要把建党以来所有的创作党史的这些优秀作品汇集在一起举办展览,探索传播新方式、新手段。今年6月份,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展览。本次展览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拟以480件美术作品呈现我党百年历程,展览主要以时间为叙事线索,分为人民解放、国家建设、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四个篇章。展览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宣传画、年画等美术种类,包括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及重要题材委托创作作品。展览作品将在中国美术馆所有室内外空间进行展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和一系列研究、宣传、推广活动,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表现文艺工作者们对党的真挚情感、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自豪与自信,并倡导创作者不断深入生活,努力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现实相结合,在艺术风格与精神文化的创新上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从提案到书面发言,均聚焦于“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我在两会提案中呼吁党史专家和全国美术家、理论家、评论家共同努力,把红色美术经典研究好、创作好、展示好、传播好,并以此为契机,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体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美术作品,推动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助力党史学习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

吴为山,国际著名雕塑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文科二级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中国哲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原标题:一台电视机就是一个党史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