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谢家麟:缅怀小平同志教导,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行政处党支部的王湘鉴。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谢家麟先生的《缅怀小平同志的教导,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一文,收录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纪念文集》第19页,高能物理研究所2018年内部文集。

谢家麟先生,出生于1920年,是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篇文章是谢先生在1998年创作,当时正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即BEPC建成十周年,谢先生回想起十年前小平同志出席BEPC建成仪式时对科技工作者的谆谆教导,引发深思并写下这篇文章。下面,让我们一同分享谢先生的《缅怀小平同志的教导,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是十年于兹了,他永远离开我们也已经一年有余,但他的教导“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犹如黄钟大吕,常在我耳边激荡。也常引我对这句话深刻内涵的思索。他关心、支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显然是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高科技领域最有基础性的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工具,同时它也是一个表面看起来与国计民生没有直接联系的科研工程。在我们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该不该拿出一部分力量从事这项工作,这是国家领导人掌握方针政策时不能回避的一个原则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必然反映了他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在国际社会中我国的长远定位等等问题的认识。一个决策的正确性常常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如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经建成十年了,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检讨一下它给我国带来的种种效益,以体会他决策的英明与正确。

首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科研工程。在小平同志的支持和关心下,所内所外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精神奋发、日夜拼搏,结果在预算内按计划顺利建成,一举填补了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装置的空白。在性能上比美国同类装置的亮度高出四倍,可谓后来居上。更重要的是实验物理学家使用北京谱仪在这台对撞机上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物理成果,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期望。

如果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作用仅限于基础研究,这是很不全面的看法。由于对撞机的建造牵扯到学科综合、技术精尖,它实际上促进、推动了我国高科技领域多方面的发展。如大功率速调管、电子直线加速器、大体积超高真空、计算机控制等等方面的设计与制造,对我国科技现代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的科技发展,脱离不了国际合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过程中,我们通过“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委员会”与美国五大国家实验室建立了联系,为人员交流、器材采购开辟了通畅的渠道;同时与西欧中心和德、法、意、日等国的有关实验室也发展了协作关系。这个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的建立,实际上为我国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对撞机和同步辐射这种“大科学”装置,有一个可能不被注意的特殊的意义,就是“大科学”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沃土。学科研究的结果带来科学创新,而研究手段的改进提高,又会带来技术创新。“大科学”实验室和它的实验装置的研制过程,集中了各行各业的理论与实验人才,构成了多学科的界面和边缘学科的生长点,提供了学术思想相互启发的环境。回顾过去,几十年来许许多多极其重要的科技创新,都是在高能物理实验装置中出现的:如超导腔、超导磁体、大规模制冷系统、超导输电、大功率速调管、新型相干光源、快电子学技术、二进位计数制、WWW信息网络等等,不一而足。我国目前正在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大科学”实验装置所能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进入21世纪的前夕,我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为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青年要抓住机遇,利用条件,首先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同步辐射装置的已有基础上,努力拼搏,在装置性能和应用上不断地进行改进、提高,争取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这是我们纪念小平同志的关怀与支持,学习他的讲话精神的最好的方式。

谢先生的这篇文章饱含着老一辈科学家对加速器事业的执着;表达了对小平同志给予加速器事业关怀与支持的感激;充分体现出谢先生对大科学装置的真知灼见。在22年前,谢先生就一语道破大科学装置的四个重要关系,即大科学装置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与高科技领域多学科发展的关系、与科技国际合作的关系、与创新的关系。从而证明小平同志当初的决策的英明和建造对撞机的正确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高能所正在力推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想,即CEPC,同样面对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质疑声,而这个问题谢先生在22年前就已经为我们作答了,足见其对大科学装置的真知灼见、高屋建瓴。

以史为鉴,回过头重温小平同志的教导,重读谢先生的文稿,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朗诵文摘编自《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纪念文集》(内部文集),原文作者:谢家麟,朗诵人:王湘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