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画笔,铺上画纸,创作、勾勒、调色、上色,行云流水之间,一幅色彩鲜明、造型夸张的金山农民画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出生于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友好村的金山农民画画师邵其华向我们展示了她绘制的“二十四节气”农民画作品,她告诉我们,想独自完成这24幅作品的想法由来已久,也有很多其他画师想要画二十四节气,但目前还没有其他人独自完成。
“手冻得像面包一样,但只要能拿笔我就不停地画”
幼年时期的邵其华个子瘦小,不熟练农活,但却对绘画有着别样的天赋。在她17岁时,她的舅舅带她来到当时的金山县文化馆,认识了影响她一生的老师——吴彤章。作为金山农民画创始人的吴彤章对金山农民画社的成员招募相当严格,邵其华不敢懈怠,正值冬天,为了练习画画,手都冻得像面包一样,“但只要能拿笔,我就不停地画”。最终,凭借其处女作《大公鸡》得到了吴彤章老师的青睐。
在跟随吴彤章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吴彤章老师的严要求、高标准让邵其华苦不堪言,一幅作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有时小到小圆点般的窗户的颜色和数量也需要修改,让年少的邵其华几经想要放弃。“现在回想起来,还好当时没有放弃。但凡是吴彤章老师让我一遍又一遍修改的作品,最终都是可以抱回大奖的。”邵其华笑着说道。
“开店、出国,让原本性格内向的我变得善于交流”
学生时期的邵其华性格十分内向,有老师打趣说她一天只说三句话:早上二两饭,中午二两饭,晚上一两饭。现在的她举止大方,谈吐得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她?在她离开金山文化馆后,便开始了四处开店的生活。开店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她到不同的城市,去体验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与来来往往的游客交流,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在33岁时,她来到澳大利亚。语言不通让交流变得有些困难,但艺术没有国界,通过画画,拉近了她与当地居民的距离。在她的帮助下,当地居民也通过画画收获了不少经济上的报酬。
“别人都是祖传,我们家是传祖”
“老师,你快来帮我看下这个怎么画?”邵其华的母亲拿着画笔向她求助。从服装厂退休后,邵其华的母亲便受女儿的影响,也开始画起了金山农民画,共同的爱好让她们的相处更像是一对姐妹。但她们的创作风格却不尽相似,邵其华的母亲主要是偏向男耕女织的旧农村生活,而邵其华则与时俱进,加入了更多现代化的元素,例如,无人机灌溉、微信二维码等。
不仅是邵其华的母亲,她的女儿、她的孙女,也都是深受她的影响,热爱着金山农民画。说到她的孙女,邵其华更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孙女才六岁,但是她很喜欢画画,到我这里一来就是画一天,画得也非常好。”
“当一个项目被列为‘非遗’的时候,那说明这个项目传承已经比较困难了。”邵其华说道。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由她亲手用心画制的,她希望用她的作品感染更多的青年,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再次焕发金山农民画的春天。
原标题:上海金山农民画画师邵其华:四十年笔耕不辍绘制彩色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