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沿着晋熙老街光滑的石板路,感受着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厚重和历史韵味,古朴的情愫油然而生。石板路的一东一西,各有一个篾匠店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纯手工篾制品,和着老街的风韵,似乎凝固了时光的流动。
东边铺子是许旭开的,20岁左右做篾匠,到现在已经做了30多年。西边铺子是汪夕周家的,他从15岁学徒开始与竹篾打交道,从此便恋上了这份手艺,不计名利默默付出,怀着对技艺的敬畏之心,一坚持就是50多年。
在他们眼中,这份手艺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一种责任、一种信仰。听着他们的介绍,看着他们的手指飞舞,让人思绪万千。
那专注的神情,那自信的笑容,那厚厚的茧子,那深深的皱纹,传递给别人的,正是那份至真至美的匠心。对于篾匠手艺来说,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篾。
一筒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分离开,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剖出来最薄的篾片,是透亮透亮的,这里面便藏着老师傅深厚的功底。根据所编的篾器需要,篾片还要再分成篾丝。丝越细越匀,编出来的篾器就越精美。劈篾、分篾片篾丝,全靠一把篾刀。这把篾刀,可是匠人们的宝贝,一般是不轻易借人的。用顺手了,哪里的刀口锋利,哪里该使暗劲儿,全都心里有数。除了篾刀,篾匠经常要用到的工具还有锯子、刮刀、滚刨、度篾齿、钏子、篾针、丘凿等等。越小的工具,往往对应的是越细的活儿。篾片、篾丝在手指间前后翻飞,变成了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篾器。两位师傅平常编制的篾器,最常见的是篮子、筛子、晒匾、簸箕、蒸笼、筲箕、笊篱、摇篮、背篓、鸡笼等等。这些精巧漂亮、经久耐用的篾器,曾是农村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品。如今,成了一代人记忆中的“乡愁”。
汪师傅说,他带过十几个徒弟,现在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现在篾器的需求量很小,但也没有完全消失。“我做这个手艺做了50多年,我觉得如果完全放弃的话,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不太方便。总有一些人还是需要这些产品的。只要有需要,我还会继续坚持做下去。”汪师傅虽然有70多岁了,但身体硬朗,手法灵活,有一股“精气神”。他希望传统的篾匠手艺能够传承下去。
原标题:安徽太湖老篾匠:一把篾刀传承一生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