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福建”的建设成果不断丰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背后是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数据和看不见的海量算力在提供强大支撑。
5月23日,在福建福州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大会上,与会院士、专家等聚焦“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深入研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用“智算”赢胜算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经像水电一样,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谁掌握了先进的算力,谁就握有发展的胜算。
5月23日,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宣布与上海大名城、上海商汤科技三方共同投资设立2000P智算中心平台,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届时,将大幅提升福建乃至东南地区算力水平。
据了解,该平台首期已开展部分香港客户业务,通过实现内地与香港的数据有序流动,探索“港数闽存”“港数闽算”数据跨境业务。
今年,“人工智能+”打开了新质生产力的无限可能。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突破两个关键影响因子,一个是算力,另一个则是数据。
“特别是在垂直领域,随着大模型的应用和兴起,将更多依赖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大量的专业、高质量的数据从沉睡的状态被唤醒,焕发出新的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说。
随着算力等基建底座日益夯实,“数字福建”正加速“破圈”。
在泉州、福州等纺织工厂生产线上,机器实时鉴别产品瑕疵并自动挑出残次品;在武夷山的不少茶山上,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空气温度、风速、土壤湿度等实时监控;在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等景区,更多的项目通过高精度空间计算能力将用户、空间与数字内容连接到一起。
去年7月,在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一周年之际,该所晒出“交易金额突破5亿元”的成绩单。截至目前,累计交易金额已突破20亿元,拉动福建省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化增长超130亿元。“依托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我们努力构建数据资产服务生态,打造数据要素‘福建模式’。”福建省数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松说。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认为,要以人工智能叠加数据要素的程度,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先培育新兴产业,进而构建强大竞争优势。
作为福建省首家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信息化企业,南威软件集团也有了更多的动作。“我们将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技术和市场作为未来战略的核心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南威软件集团董事长吴志雄说。
发展与治理同步
不少嘉宾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治理无法分开,技术发展和治理作为“两个轮子”必须同时受到重视。
在邓中翰看来,构建一个安全、坚韧、可信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至关重要。“只有在增强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让数据可确权、可流通、可交易,方能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
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杜平认为,要平衡合规与发展天平,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价值,聚焦合规化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要立新,另一方面要立旧,利用我们现有的法规体系,来调节数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利益关系问题。”
另一个引起极大关注的,还是人才问题。“据测算,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到3000万之间。”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在会上提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直言“数字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等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
郝志强认为,要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的多层次数字人才体系架构,重构数字人才培养的基础核心体系,打造产教和科教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人才,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以及适应新质生产力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除了培育新型数字人才,吴志雄还指出,一个繁荣的产业生态,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便捷、低成本的算力、数据等生产资料,需要更强大的集约化平台能力,需要集中资源配置、支持基础科研,需要优化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
原标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释放数据价值,产业向“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