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没错,就是写出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人们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医圣”,所以,当地百姓经常找他求医问药。虽然政务繁忙,但医者仁心,张仲景还是利用业余时间为百姓义诊。

见多了被病痛折磨的病人,张仲景希望全身心地做一名医生,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于是,他辞官回乡,回到了家乡南阳。

回到家乡时正赶上冬天,张仲景发现父老乡亲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得生了冻疮,严重的还溃烂流脓。他很难受,心想,自己是一个医生,不能看着不管啊!经过斟酌,他研制出了一剂汤药。

张仲景将生姜、生附子、肉桂、大茴香、蜀椒等辛温的中药材以及羊肉、大葱放在锅里熬煮,煮熟后捞出来剁碎。然后,将碎料用面皮一个个包起来,再下锅,用原汤将包有馅儿的面皮煮熟。

看着一个个煮熟的像耳朵一样的东西,张仲景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娇耳”,给这味汤药取名“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熬煮好后,张仲景趁热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碗汤,两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顿觉浑身暖和,两耳发热,既充了饥,又祛了寒。此后的冬天,乡亲们就用此方预防,再也没有人的耳朵生冻疮了。

后来,人们几经改进,“娇耳”演变成了“饺子”,成了大家百吃不厌的美食。

张仲景济世解困,深受人们爱戴。由于他逝于冬至,又因为他是在冬至这天为人们舍“祛寒娇耳汤”的,所以,世人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都会吃饺子。

原标题:冬至为什么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