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智:最美推广员,让小花椒变身“金豆豆”

“今年收入十来万元吧。”在打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魏安智的电话里,李小蛋忍不住分享着今年花椒收成的喜悦。

李小蛋是河南三门峡市高庙乡小安村陈家村组的村民,种有17亩坡地花椒。在魏安智的精心指导下,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椒能手,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还当选为三门峡市人大代表。

小小花椒树,变身“摇钱树”。李小蛋脱贫致富的故事,只是魏安智在林业科教战线奋斗40年,“妆”得绿水青山、“果”得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三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魏安智入选。

从泡桐专家到花椒专家

作为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从黄土地走出来的魏安智对祖国充满了热爱之情。学林业的他,长期奋战在林业科技一线,每走一步都是从农业、农村、农民的需要出发。

1983年大学毕业后,魏安智服从组织安排,投入速生丰产树种泡桐的研究推广中。10年间,他培育泡桐良种3个,在全国累计推广24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2.4亿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泡桐专家。

从1993年开始,他又投入国家扶贫开发事业中,在陕北从事仁用杏科技扶贫推广工作,培育仁用杏良种2个,用10年时间在陕北白玉山区指导农民栽植仁用杏130多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84亿元。2000年,他被科技部评为“科技扶贫先进个人”。

从2003年开始,魏安智被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聘为花椒大院首席专家,从此又与花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陕西宝鸡凤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花椒试验示范站,主持完成的“花椒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解决了花椒良种匮乏、产量低下、病虫严重、采收困难四大技术瓶颈,使“凤椒”亩产干椒由60公斤增加到90公斤左右,产值达万元以上。目前,该成果已在主产区推广95.5万亩,产值103亿元。

2013年,精准扶贫的实施更是提振了魏安智做强、做大、做好花椒产业的信心。他领衔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国内1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花椒产业创新联盟,有组织、有计划地引领全国花椒科研和推广工作,使我国花椒栽植面积从1000万亩发展到2500万亩,形成了年产值400亿元的大产业。

小小作料变为致富主料

“高深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都需要转化成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傻瓜技术’,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这样科技成果才会真正开花结果。”长期奋战在林业科技一线的魏安智,对林业科技推广有着丰富的经验。

2010年以前,李小蛋一家还是低保户,家门口有两棵花椒树,产出的花椒仅能卖点油盐钱。2003年退耕还林后,想要改变生活水平的李小蛋种了17亩坡地花椒,却面临新的难题:“2006年背着花椒进了三门峡市却根本卖不上价,商家只认川椒、韩城椒和凤县椒。”

李小蛋的难题也是整个陈家村组的难题,400亩花椒是所有村民的指望。2010年,魏安智给全村人带去了希望。“在魏教授手把手指导下,我才知道原来种花椒还需要这么多科学技术。”当年,李小蛋靠花椒收入了三四万元,拿着大把钞票的激动心情让他记忆犹新。

20年来,魏安智带领团队深入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的田间地头,为群众送科技。为了让高科技“沾土就灵”,使更多农民从中获益,魏安智把新成果和新技术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成配套的技术体系,写进技术指南和培训教材中,一边讲解,一边赠送给农民。

在向村民讲解将根系剪断一截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时,他不用“愈伤组织”这个专业名词,而是用“切菜受伤后的口子,由于切口平滑,伤口容易愈合;碰撞之后的伤口,则很难愈合……”这些朴素形象的比喻,使大家恍然大悟。

“魏老师提出的‘增湿保墒+带木质芽接’繁育技术,解决了花椒嫁接成活率低的大问题,能使嫁接成活率由50%提高到90%;他总结的‘花椒四季简化修剪技术’,我们一下子就掌握了。”小安村村民张大姐对魏安智心服口服。

农民信服的背后,是魏安智数十年风雨兼程、坚守与奋斗的结果。

“花椒耐旱,十分适宜在山区种植,只要管理得当,一亩地至少收入七八千元。”魏安智在高庙乡建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门峡基地,引进种植了21个品种。“魏教授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帮助山区群众精准脱贫的成功样板。”高庙乡乡长彭宝玲说,自2011年以来,依靠魏安智团队,高庙乡目前已栽植花椒1.8万亩,种植农户达3000余户,解决全乡劳动力就业1200余人。5年以上树龄花椒亩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乡年人均收入就增加1500元。

曾经“七山十沟”的全国贫困乡,如今成为中原大地极负盛名的花椒乡。花椒成熟时满山火红,遍地椒香,既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又是农民致富的依靠,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借麻辣口味风靡,开发潜在市场

在陕西秦岭西部腹地的凤县,花椒从2003年亩产量60多公斤提升到80多公斤,总产量从50万公斤增加到420万公斤,总产值从1200万元增加到4.2亿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从150元增加到4210元。

“同2003年比较,产值增加34倍,人均收入增加27倍。这个产业真正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凤县花椒局原副局长巨成霖十分感慨,“小小的花椒,真正成为椒农增收致富的‘金豆豆’‘钱串串’。”

在魏安智的大力推广下,“凤椒”相继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称号,“凤椒”及“凤县大红袍”的美名远播他乡。魏安智的战场从秦巴山区扩大至甘肃武都、天水。

武都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七山二林一分田”,其花椒栽培有2000年的历史。近几年由于花椒市场火爆,政府将花椒作为干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2015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此地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又一基地。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人们的消费模式、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如何提质增效,打开新发展格局,实现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魏安智认为,必须发展绿色有机花椒,延伸产业链,增加竞争力和附加值,才能保证花椒产业成为持续推动山区群众致富、产业兴旺的重头戏。

在陕西韩城,魏安智精心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加快推广优质、丰产、少刺、高抗优良品种花椒和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在解决标准化栽培难题的同时提升绿色有机品质。前不久,韩城市孟一沟花椒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花椒,经检测农业残留指标全部达到欧盟标准,并已通过韩国各项指标检测。韩城市每年出口花椒约300吨,年出口创汇约600万美元。

他还指导当地多家公司对花椒籽进行精深加工,生产花椒籽油、花椒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如今,花椒作为原料已经深入日化用品、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精深加工的方向快步前行。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酸奶、花椒保健品……各种花椒相关产品在各地流行起来。

“随着麻辣口味在全国甚至全球风靡,以及预制菜等新业态的兴起,花椒市场未来潜力巨大。我虽然60多岁了,但只要群众有需求,产业有需求,我就继续行走在田间地头。”魏安智说。

原标题:魏安智:最美推广员,让小花椒变身“金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