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评选“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55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09年1月18日在京揭晓。

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胚胎干细胞研究获新进展

1月11日,美国细胞高级技术研究所的专家报告说,他们在人的受精卵分裂成有8个细胞的分裂球时从中提取一个细胞,使其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进而将它们诱导成胚胎干细胞。新方法提供了在不伤害胚胎的前提下大量制造胚胎干细胞的途径。1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宣布,该公司用两名男性的皮肤细胞成功克隆出5个人体胚胎。这一突破将使制造患者匹配型干细胞成为可能。4月1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宣布,约翰•伯恩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从人类皮肤细胞提取细胞核,植入几乎完全剔除了遗传物质的牛卵细胞后,成功培育出了人牛混合胚胎。这项研究是为了寻找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等多种疑难疾病的方法创造条件。5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人类胚胎。

2.凤凰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确认火星上有水

在经历9个多月的太空旅行后,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5月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这是第一个在火星北极附近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项目小组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凤凰号的机械臂7月30日把一份土壤样本递送到“热量和释出气体分析仪”中。在样本加热时,分析仪鉴别出其中有水蒸气产生。这是迄今为止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直接证据。凤凰号对土壤的分析也表明,火星土壤能够维持生命生存。此外,凤凰号还在火星上观察到了霜冻现象,并在高空云层中观察到了降雪。

3.开发出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美国IBM公司与美国能源部科研人员6月9日展示了他们耗时6年开发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0万亿次,是迄今第一台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每秒100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大概相当于把10万台目前配置最好的笔记本电脑的运算能力累加到一起。这台计算机造价1亿多美元,占地557平方米,重226.8吨,包括6948个双核计算机芯片。超级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领域之外的一系列研发和应用领域都将大有用途,未来几年超级计算机在各行业得到应用将成为一种趋势。

4.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

经过十几年的建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于9月10日正式启动,并成功实现了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对撞机。在第一束质子束流实现贯穿后,经过数小时至数十小时调试,第二束质子束流被反方向注入对撞机。再经过一段时间极其复杂精密的调试,开始实现两束质子束流的对撞。科学家预计,大型强子对撞机有可能发现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预言中尚未被发现的——希格斯粒子,还有可能揭开宇宙中暗物质的本质,甚至找到四维空间以外还有其他维度存在的证据。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设。中国近十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所有4个大实验的大型探测器的建造。

5.设计出杀灭癌细胞的“纳米机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4月5日发表报告说,他们新设计出一种“纳米机器”,它可以储藏、输送抗癌药物并在光的作用下释放药物攻击癌细胞。研究人员说,这是利用“纳米机器”治疗癌症迈出的第一步。这种被称为“纳米推进器”的装置是第一种由光驱动的“纳米机器”,可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研究人员用结肠癌和胰腺癌等多种人类癌细胞进行了实验。他们首先使上述“纳米机器”在黑暗中进入置于玻璃器皿中的人类癌细胞内,然后用光照射使“纳米机器”振动,“纳米机器”细孔中的抗癌药物随之被释放出来攻击癌细胞。

6.建立第一个人类神经细胞组织系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建立了第一个人类神经细胞组织系统,在实验室里将活体神经细胞构建成了一个网状结构。研究人员指出,只需假以时日,这一网状结构就可移植到人体,用于修复受损神经系统。实验中,研究人员证实了自体同源与同种异体移植两种获取神经细胞的办法同样可行。专家表示,这展示了人类神经细胞作为选择性神经移植材料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可控制性。

7.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

日本和中国科学家相继报告发现了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这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2月,日本科学家首先报告说,氟掺杂镧氧铁砷化合物在临界温度26开尔文(零下247.15摄氏度)时,即具有超导特性。3月25日,中国科技大学陈仙辉领导的科研小组又报告,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在临界温度43开尔文(零下230.15摄氏度)时也变成超导体。4月13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领导的科研小组又有新发现: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假如在压力环境下产生作用,其超导临界温度可提升至55开尔文(零下218.15摄氏度)。此外,中科院物理所闻海虎领导的科研小组还报告,锶掺杂镧氧铁砷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为25开尔文(零下248.15摄氏度)。新的铁基超导材料将激发物理学界新一轮的高温超导研究热。

8.创建首张完整的大脑网络地图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创建出首张完整的大脑网络地图,它的精细程度无与伦比。该图反映了人类大脑皮层中负责高等思维的数百万神经纤维如何相互连接和“交谈”。更为重要的突破是,研究人员从中确定出了一个大脑单一网络核心,它对于左右脑半球的工作都至关重要。新研究标志着人类在理解自身最复杂和最神秘器官上的一大进步。进行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瑞士洛桑大学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他们不仅提供了大脑连接的综合地图,同时也描述了一种新型无创技术,以便其他科学家能够将构建数万亿大脑神经联系的高清晰地图工作进行到底。

9.发现土卫六上碳氢化合物远超地球油气储量

美国宇航局2月13日发布卡西尼飞船最新观测成果,卡西尼的雷达设备已测绘出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表面大约20%的面积。科学家们发现了几百个湖海,其中有的湖海液态甲烷和乙烷含量据估计要超过地球已探明的油气总储量。他们据此推算,土卫六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总量是地球已探明油气总量的数百倍。据估计,土卫六上沿赤道分布的黑色“沙丘”的有机物总量,也是地球上已探明煤炭总储量的数百倍。科学家指出,碳是生命的基本构架,研究土卫六的碳氢化合物将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生命的起源。

10.最大规模人类遗传多样性调查完成

由美英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两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一个空前规模的人类遗传多样性调查。样本涵盖了全球50多个不同的地理学族群,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入的人类遗传差异和相似性的分析。相关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2月21日的《自然》和2月22日的《科学》上。两个小组的分析均确定了人类的遗传相似性,即世界不同人类族群间的相似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大多数人的遗传祖先追溯起来都不限于一个大陆。研究人员表示,分析得到的数据支持中国汉族南方和北方的族群在遗传上是截然不同的;而美国土著与俄罗斯及远东欧亚大陆的雅库特人存在遗传相似性。(本文有删减)

原标题:两院院士评选“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