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县新安所镇

一、地理位置

新安所位于蒙自县域中部,东界芷村镇,南临期路白苗族乡和冷泉镇,西、北接文澜镇,城镇位于镇域北部,与蒙自县城文澜镇接壤,新安所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城镇西南部,东西窄、南北长基本呈带状分布。地处北纬23°15′~23°21′,东经103°24′~103°31′之间,海拔1350米。地貌东面高山横亘,西、南两面丘岗起伏环抱,北面一马平川,地势较为开阔,与蒙自坝连为一体,距蒙自县城7.5公里。

犁江河从历史文化街区的西部由南向北流淌而过,再往西的山坡地即为连绵不绝的新安所万亩石榴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东部为城镇发展新区,并有326国道南北向穿过镇区。

二、环境条件

新安所镇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夏秋多雨、冬春干旱、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由于形地貌的影响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明显差异,盆地气温高,降雨量小,蒸发量大,而山区气温低,降雨量大蒸发量小。镇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风。

犁江河由南向北纵贯全镇。新安所城镇掩映在4万亩连片的石榴园之中,田园风光秀丽,享有“中国石榴之乡”的称誉。

三、历史文化特色

新安所古镇自建城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古镇以方城为中心,南北方向分别延伸南屯街和扎下街,向西延伸新街,护城河由南向北绕古镇而过,成为民间传说的弓形城镇的格局。古镇内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街巷空间和传统民居群落,其中包括诸天寺等9处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体现古镇历史风貌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街巷机理等物质基础条件保留相对完整。

新安所为明清军屯移民设立守御千户所而形成的滇南重镇,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建成的典型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聚落之一。民居建筑融合了中原和云南地方民居建筑的特点,民居建筑多为一颗印、羊角厦、走马转角楼等组合而成进院式布局,有并联、串联多种组合形式,多数为一进院、二进院,但有的进院较深,为三进院、四进院。临街部分有的为商铺建筑,有的有院墙、大门及门楼,后面为生活居住用房。民居院落天井用青砖或青石铺砌,门窗隔扇有镂空木纹雕花,门头上额枋、昂、斗拱精雕细镂,屋檐轻盈起翘。

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古镇内分布有玉皇阁、观音寺、武庙、三官庙、文昌宫、城隍庙、诸天寺、土主庙等八大庙宇建筑。

新安所民间俗称的“一条枪”建筑为民清时期兼具军事防卫和生活居住双重功能的建筑布局形式,其特点是建筑布局进深较大,一排建筑沿纵深布置加一条通道与街巷联系,有的也采用进院式布局,但有通道前后贯通。“一条枪”建筑因当时出于军事防卫需要而建设,大部分建筑形式较为简陋,建筑空间尺度狭小拥挤,通风、采光、交通疏散等居住条件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城镇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因此大部分建筑都已被改建、扩建,现仅有进院式布局的“一条枪”建筑得以少量保留。

四、历史文化名镇特有的价值评价

(一)新安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明朝时期,新安所地区由于临接交趾,土酋割据,战争时有发生,不仅生产落后,更不利于地方安靖和对外交通。约在洪煦年间,黔国公沐晟“奏起民兵一千,选百夫长十人,分领于梨花旧市立栅处之,使与临安官军相兼守备。”时至宣德五年(1430年)5月,明中央正式决定:“升犁(梨)花旧市栅为临安卫中右千户所……其百夫长俱请冠带降印,选立千夫长统之。”从此开始在梨花古市正式遍设军屯。正德年间为防“交趾”侵扰和由于“哪代叛乱”,于是以梨花古市为中心,扩大设立“新安守御所”。此后“梨花古市”旧名便渐次为“新安所”取代。正德十二年(1517年)在梨花古市筑城,次年所城正式建成。500多年历史发展的兴衰演变,所城格局至今保持完整,并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二)新安所镇是明代卫所制度的“活化石”,具有历史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新安所因明朝汉移民屯军戍守形成所城,是明清军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的实物见证,所城格局比较完整的保存和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三)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水平较高,并具有数量多、风格多样性特点,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及明清卫所军屯的特点,在蒙自及滇南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新安所作为军事移民屯田戍守而发展,其传统民居建筑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的气候特点,并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历史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载体。

(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环境特色浓郁。

新安所建成初期是座完全由汉族军人和家属驻扎和居住的要塞。所城内庙宇建筑一应俱全,儒学之风盛行,反映出明中央政府决心对云南边地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建设、“以夏变彝”的思想。从物质形态的建筑群落、宗祠、庙宇、街巷、教场将台遗址、古墓葬群到反映居民社会生活、习俗、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人文环境都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

新安所历来很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设有自己的书院和各种文化教育机构,其文化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当时的蒙自县城,据康熙《蒙自县志·选举》统计,整个明代蒙自县共中进士9人,其中8人为“新安所人”。可见新安所当时的文化教育,代表着先进的中原文化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和传播,并形成新安所浓郁的人文环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