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镇概况
西沱镇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是“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场镇街道布局奇特、民俗民风淳朴、建筑风格多样,是长江上唯一一个全程垂直于等高线布局的场镇,也是渝东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系统的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11月,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二、历史沿革
西沱镇,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建镇史。古时这里为巴郡与巴东郡交界地,秦汉时这里已有村落,唐宋时是川东、鄂西边境物资集散地之一。清乾隆《石柱厅志》记:县治“北抵江岸,忠万交邻为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都邑也,置塘汛,且设巡检驻之。”这里还特别是“川盐销楚”的要镇,是川东、鄂西边境重要的物质集散地,也是长江上游沿岸最大的古场镇之一。
三、历史文化资源
在整个镇区内,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寺院、会馆、衙署、驿站,还有丰富的、多种民族文化的特色民居建筑群,特别是云梯街因巴盐而兴,沿巴盐古道而建,垂直长江的街道布局,历史文化从古代巴国延续至民国时期,可谓中国一绝。云梯街现总长1.4公里、83个平台、888步阶梯,海拔从滨江广场182米到山顶321.6米,占地面积37.5万平方米,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街道沿逐级而上的巴盐古道,顺着山势、依山而建,在天然岩石上凿成或条石铺成街面、阶梯,宽2至6米不等。街道两侧分布着明清商铺、宗教建筑、会馆驿站、特色民居和近现代典型建筑群,主要包括下盐店、禹王宫、永成商号、关庙、龙眼桥、二圣宫、熊长兴、张爷庙、吊脚楼、西沱名人熊福田估计及墓葬、德盛祥、绸缎庄、陶斯忠中西建筑、生记客栈、独门嘴黄桷树和文革建筑供销社等。在2008年7月由重庆市园林局、市规划局、市旅游局与重庆晚报联合主办的巴渝新十二景评选中,西沱云梯街被评选为巴渝新十二景人文景观――“西沱天街”。2009年12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西沱云梯街民居建筑群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古镇中还有至今保护完好的汉砖和罕见的第三冰川世纪巨大的古树化石群。
四、历史文化特色
(一)西沱镇独特的街区布局和良好的街道空间比例尺度以及丰富的建筑环境景观,决定了云梯街在人类建筑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西沱镇不仅在长江沿岸的航运和商贸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集交通、商贸、文化活动于一体,是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这种“无形的文化资产”,更充分的反映出云梯街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价值不仅仅表现为有形的建筑物,它还是整个沿江地区民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机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