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口村地处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辖区内,与江西省浮梁县江村接壤,古村形成于公元910年,已具有1100多年历史。2014年坑口因其优良的生态环境、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观、相对完整的与周边环境相生相融的古村空间格局与形态、遗存数量丰富的以古戏台为代表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以及浓厚的徽州文化氛围等资源特色,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坑口村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古村落,处地泛徽州文化带上,聚族同居、御封“义门陈”。在村落的建设上,不仅具皖南古村落相同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由于陈姓家庭历史的辉煌,达官巨贾代代不乏其人,他们出于宣扬封建礼教,维护宗法制度的目的,以巨资修宗祠、庙于、道路、桥梁、水利等公益事业而光宗耀祖,坑口村内完整保留下来的古戏台、古祠堂、古屋宅、古庙宇、古石道,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具地方风物的诗、词、歌、序等艺文史料,集中反映了皖
南山区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文明以及徽商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皖南古村落最具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落选址及布局特点
坑口村依山傍水,状如新月,东、西、北三面环山,冈阜环翠,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聚气生财,文闪河呈“S”形蜿蜒穿村而过,下注江西杨春河。河两段均有花岗岩石块砌成,其东岸是通往磻村的石板古道,村东水口古木参天,林木荫翳之下有一古亭,为旧时往来行人的休憩之所。穿越古亭有数株高大的槠树,其一立于道旁粗约三人合抱,枝柯横逸直探河的对岸。此古亭将村东与村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低地依次而座,连绵披拂,错落有致,远望去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古宅分布在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纷繁而有序,台阶、石栏依山而建,独具匠心,古宅、古河、古道、古亭相映成趣,人文与自然紧密相连,浑然天成,亦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
2.古建筑尽显传统特色文化及历史渊源
坑口村境内拥有古戏台、古亭、古桥、古民居。古建筑一般分布在古驿道及河流两侧,具有传统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马头墙,建筑多为二进三开间、二进五开间,部分一进三开间,少部分三进三开间的民居,古民居的天井多位于正门后,厅堂前,两侧有厢房,左右对称。
3.人文荟萃,民风纯仆
坑口村是个腾姣起凤、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风倡盛,才俊辈出。诗人陈亨龙、陈士弘、陈樾诗文斐然,皆为当时名流。陈亨龙与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有交。
坑口古时除文人骚客外,为官者也不乏其人。三世祖陈立,由武选,仕后周,历宋官执金吾将军。族人颂曰:桓桓其武,英英其气,有用之才,无价之器,敌王所忾,遂民所利,威光赫然,社稷之寄。坑口古村落是具有特色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类聚居地,《陈氏家谱》是反映本村落千年历史最珍贵的文字资料,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乃至近现代的皖南山区地方特色文化,保留地方风情民俗所特有的文化信息,古村落建筑气势之宏伟,历史遗存之多,古典风貌之壮观,
文化积淀之深厚,子孙繁衍之多,是反映中国古代农村风貌的活博物馆。坑口村在建筑学、技术工艺、景观、宗族文化等方面所造就的成就是巨大的,是皖南古村落较为杰出的范例之一,是封建社会时期以繁荣的商业经济为基础所创立的人类居住类型的真实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