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灵山村位于徽州区呈坎镇东南灵金山坡麓,始建于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徽州方氏聚居的古村落之一。灵山村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摄影、休闲、探险考察的最佳场所,黄山市百佳摄影点。村内保存有天尊阁、五福庙、翰苑坊、名世祠等明、清古建筑25幢,大小古泉十三眼,3华里长的灵山古水街,古雅清幽,被誉为“天上水街”,村北灵金山顶有著名的灵金大殿遗址,周边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古梯田一千亩,竹海三千亩,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绝佳。灵山特产如灵山贡米、灵山西瓜、灵山竹编、酒酿等远近闻名。
灵山村现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546户1696人。村域总面积11614亩,其中耕地面积1995亩、林地面积7809亩,森林覆盖率87%。林地中毛竹林面积3000亩。村民收入以农业种植养殖、竹编、外出务工为主。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实现7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14元。
二、历史沿革
灵山古称灵岩,因灵山村周围数十里产灵芝香草,山上又有灵坛故以灵为名,又因附近山上岩石多故得名灵岩。后改为灵阳,古人认为太阳主宰着一切,故把灵山的名字取得更高一点,故名灵阳。在唐朝最鼎盛的时候,也是佛教传入我国最昌盛的时候,灵山人将灵阳改名为灵山,因传灵山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灵鹫山的缩影,故借“西天灵山”之灵气,得名灵山。
东汉名臣汉黟侯方储之三十三世孙杰兴公(字世隆)于后唐长兴庚寅年间(公元930年)为避五季之乱而迁于灵山,是为灵山方姓之始祖。元代隶属徽州府歙县22都1图,明代隶属徽州府歙县滚秀乡灵山大社仁风里,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行政村。
三、灵山古村落特色
灵山村自古以来就有“山川唐代里,云树汉公祠”之说。灵山作为徽州传统古村落,人文积淀十分深厚,民风古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雷祖会,古徽州的一府六县及浙江、江西一带的百姓就像赶集一样蜂拥而至。灵金山香火十分旺盛,山间古村水街一带商贸十分繁荣,灵金庙会至解放前夕仍很兴盛。山村现保持着传统的村落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其中灵山水街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沿水街分布的重点保护古建筑7处。
(一)名胜古迹。
灵山历史人文景观颇多。现存明清古建筑达25幢,最著名的有天尊阁、五福庙、灵阳桥、翰苑坊和名世祠等;有神墨井、观音泉、天泉井等大小古泉13眼;有3华里长的古石板路——天上水街;还有三十六桥、十二古坝及灵山十景等名胜古迹。
(二)民俗文化
灵山村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唐天佑二年,高僧在灵金绝顶辟有灵金山寺,丰山南麓亦有高庙古刹,均香火鼎盛。明代中后期,灵山人亦官亦贾亦儒,盛极一时。灵金山上,明代开国功臣李善长当年读书的“石山精舍馆”遗址尚存,灵金山寺旁李善长捐建的“报德庵”,其匾亦见残存。明三朝元老许国未出仕前,曾在灵金山寺开馆授徒,弟子科举入仕很多,有“一榜十九进士”之美誉。灵山还是新安医学名家方有执、“新安三士”之一方晞原的故乡。灵山方氏是徽商的一支重要力量,经商主要地点在武汉,方氏在武汉汉口有半条街之称,主营盐业、布庄、南货等商品,清末民初移师江浙及上海一带。
灵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既有新安医学名家方有执留下的医学瑰宝在民间传承,又有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在这里发展,灵山竹编工艺、酒酿因其精湛技艺、独特价值、深远影响,被列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俗活动众多。除影响广泛深远的雷祖庙会,还有“舞草龙”、“春祈秋报”祭祀等及徽州婚嫁、满月、“剪尾巴”、丧葬、建房礼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