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南部,古运河北岸,是扬州市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中保存文物最为丰富的街区,用地面积约22.35公顷。
南河下始建于唐代、发展于明代、繁盛于晚清,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它的兴衰落寞是扬州盐业经济发展的缩影。作为清末民初扬州最具活力与魅力的街区,它真实地记载了南河下地区经济、政治、城市风貌等历史信息;作为扬州古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街区,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扬州的街巷格局和历史风貌;作为雅士文化、盐商文化与市民文化相互交融的街区,它生动地讲述着扬州市井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 街区历史文化价值
1、 扬州盐业发展的缩影地。自明清以来,扬州得益于水运交通的便利,成为全国的盐运中心,南河下作为外城是盐商进入扬州的必经之地,它的兴衰落寞映射了扬州盐业经济及城市的兴起与巨变。
2、盐商大户的家族聚居地。历史上南河下作为扬州盐业交易中心,大批的名人达士汇聚此地,如魏源、孙阆仙、石涛、许榕楫等。同时,官宦、盐商也纷纷在此修建别业,如絮园、小盘谷、何园、许氏住宅等。“两淮业盐者,城中宅畔,皆设园林,艳雅甲天下”等诗句描述了当时南河下华屋连苑、盐商集聚的园林景观。此外,各省区社会(商业)团体纷纷在南河下设置会馆,如四案公所、岭南会馆、湖南会馆、厂盐会馆等。
3、传统院落空间的展示地。南河下较完整的保留着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是清末民初扬州最具活力与魅力的街区,是体现“园林多是宅”建筑园林特色的生动街区,也是最具雅士文化、盐商文化与市民文化的街区。南河下是扬州园林的典型代表地之一;清代扬州盐商建筑、私家园林的时代缩影;是扬州老城区的珍贵财富。盐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繁荣、文化的多元化与城市空间特色的形成,南河下成为清末民初扬州城市建设的博物馆,其空间格局演进对研究扬州乃至中国城市建设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扬州戏曲文化的传承地。扬州在历史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发达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使扬州几度成为南方戏曲中心,扬州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苏唱街,是老扬州惟一保存下来的与戏班直接有关的街道,扬州戏曲界供奉老郎神的祠宇所在地,民国年间戏曲界的总机构梨园总局也设于此地。因而,南河下苏唱街对于扬州戏曲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街区格局特色
唐代,南河下为经纬分明的里坊,主要为居住功能;宋代成为部队驻扎、训练场地;明、清代,南河下特殊的盐业交易功能形成了“平缓型”的城市空间、匀质细腻的城市肌理和集“南秀北雄”于一体的建筑风格。
街巷格局体现为纵向引市街、丁家湾、居士巷、城根巷和横向苏唱街、丁家湾、新仓巷、花园巷交织的空间形态。商铺沿渡江路、广陵路、引市街布局,会馆、名园多位于南部,城中加以寺庙、庵堂、优秀民居,展现了鲜明的空间美学特征。1968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在南河下街区建立,占据了街区东南的花园巷,对街区的空间肌理有所破坏,江西会馆、庚园等园林已经消失。
随着历史演进,南河下空间形态逐渐由平缓的“路”式民居与园林和谐布局,逐步演变为传统小尺度空间与现代大体量建筑(如七二三所)交织的特征;街区功能也从唐代的居住逐步演化为现代的居住、商业、办公等。
三、街区风貌特色
1、建筑特色
“造屋之工,当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盖厅堂要整齐如台阁气象,书房密室要参错如园亭布置,兼而有之,方称妙手。”——《履园丛话》。
宏大精美的砖刻门楼、沧桑古朴的马头墙、美轮美奂的砖雕艺术、幽深寂静的火巷是扬州建筑艺术的直观表现。其一,墙面风格,墙面青砖青灰丝缝砌筑,清水原色,不加粉饰。屏风墙(俗称马头墙)讲究磨砖线脚和磨砖抛方贴面,比徽派马头墙工整浑厚(贾氏住宅)。其二,门楼风格,门两边砖垛墙而有别于江南的简约方砖墙面,讲究精细磨砖对缝扁砌,平整光滑,缝细如丝。两旁雕刻的门枕石竖向而立,与门楼形态相适应。门楼整体显得峭拔清劲,古朴优雅(许氏住宅)。其三,厅堂风格,取材珍贵,用楠木、柏木作梁架及置轩。柱粗挺,梁肥硕,轩柔美,椽均当,露明刷烟灰色,不置天花,不施油漆,保护原木木色。其四,木装修风格,厅堂檐柱下置木雕隔扇,夏日将隔扇、屏门及后门洞开时,穿堂风徐徐而入,凉爽宜人,冬日关闭,挡住北风寒气,朝南阳光洒入,暖气盎然,冬暖夏凉。
2、造园特色
南河下历史街区的造园特色主要体现在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园林山石的安排、园林水景的独特处理。
园林与住宅相得益彰的布局艺术。南河下园林体现了“园林多是宅”的扬州造园特征。住宅与园林相连,一般是住宅在前,中轴对称的布局;花园位于住宅的四周,随形购置不规则的布局(小盘古);或是住宅与园林相互结合(如何园)。
构筑山石、宛若画意的叠石艺术。园林从整体布局到小空间的处理,创造了许多构筑山石的技法。以砖石架筑,高低错落,变幻多姿;以土石结合,深幽滴翠,野趣横生。另外,叠石时还注意与水池、花木巧妙配合,和谐地组景构图。
模拟自然、花木掩映的理水艺术。南河下住宅大多为摹拟自然风光的山水园林,使住宅多一些自然山水之态,借助水面,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增加造景的纵深效果。
3、街巷空间特色
扬州素有“巷城”之誉,新中国成立前的老街巷有506条之多。南河下街巷的主巷是南北走向,与主巷相交的有苏唱街、新仓巷、居士巷、引子街等。街巷狭窄弯曲,除引市街、丁家湾、苏唱街、居士巷、新仓巷和南河下街宽度在2-5米之间,其余街巷宽度大多在1左右,有的仅容纳一人通过。主街道的宽高比接近1,使得街巷在空间感上给人以舒适的封闭感。南河下街巷形式分为 “十”字型、“T”字型和“Y”字型三种街巷形式,不仅作为街巷空间的转折点,还具有过渡和交换空间的功能,与周围建筑和空间景观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节点空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