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脊梁,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汽车与车联网交集的产品,贯穿制造业多领域,产业链涉及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交通等多方面,涵盖汽车整车生产商、汽车客商、汽车配套供应商、汽车中介服务机构、规制管理机构等。长远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快速成长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带来历史性机遇。
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发展风口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新的行业发展风口,传统造车企业、造车新势力、跨界造车企业等依托自身优势,争相入局。从2010年以车载信息娱乐服务为核心的“车联网”概念的萌芽,到2016年以行车安全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技术路线的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至今已经历了10年摸索,产业路径逐渐清晰,成为我国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为引导与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主要包括:行政法规类工具,如各种规划和指导意见等;财税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式,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推广中使用较多;政策试点机制,旨在为政策在全国的推广积累相关经验。
智能网联汽车引发产业变革
不同于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智能网联汽车具备天然跨界融合的特质,智能网联汽车延伸了传统汽车产业链,产业链上游有芯片、传感器、车载软件研发与设计,产业链下游有车辆运营维护、信息内容服务等数字化服务。智能网联汽车给传统汽车产业的各环节都带来重大变革:一是在汽车设计开发环节,包括产品形态、设计手段和设计模式;二是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包括产业组织、制造方式和产品升级;三是在汽车市场服务环节,包括维修保养、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甚至二手车处理等。新的汽车产业将会是一个更开放、更多层次、更注重数字服务而非具体产品的全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会促进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还会带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人们出行习惯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的变革。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万辆,较2016年增长1.5倍。下一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等相关顶层设计政策的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逐渐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未来
以广州市为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基础雄厚,拥有大量汽车企业、通信企业和制造企业。近两年来尽管面对“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畅等多重压力,但广州汽车产量依然保持较大增幅,并在车联网的整车制造、智能产品、视频监控、信息通信等产业上均有积累,一些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发展较为成熟。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州市将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和汽车国际贸易中心,支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
但这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产业政策已经允许广州智能网联汽车走出实验室,但其仍处于支持相关企业开展道路测试的阶段。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依然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加强政、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的配合。
要持续发挥整车龙头企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应深入分析本土用户需求与偏好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提升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及品牌价值。同时,以交通大数据、车联网云平台为突破,参与出行服务、数据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交通服务,实现跨界融合。
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引育车规级芯片、传感器、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升感知、决策、交互、执行等关键配套能力。零部件供应商应跟随先进技术趋势,对自身产品矩阵进行组合改进,并围绕核心产品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突出自身独有、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要不断夯实信息企业技术基础。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广州市应充分结合技术和市场优势,率先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服务。可以通过收购技术专利、加深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等方式掌握零部件基础开发能力,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高精度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线控底盘、智能驾驶舱等核心零部件瓶颈。
要有效拓展相关服务企业的业务内容。广州市市场服务相关企业应充分收集和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标准化、规模化数据,向高端研发与增值销售环节拓展,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统一流程和正规管理的现代化汽车服务品牌,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作者: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 马劲轲 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总监 刘顺华)
原标题:现实机遇与未来进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