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罗彬经常在课上给大家传阅两片塑封好的叶子——这是曾砸中牛顿的那棵苹果树的树叶,是他从英国伍尔斯索普庄园带回来的。
“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地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时,专程赶去牛顿故居。适逢新冠病毒肆虐,整列火车只有他一个人、一只鸟,经同意才带回一小截枝条。”向悦告诉记者。
在闫罗彬的科普视频里写着一句话:“上帝说,让牛顿诞生!于是一切被照亮!”
没有人知道,当年特意赶去参观苹果树的闫罗彬,是否也曾在某一瞬间被“照亮”?但他带回来的枝条和树叶,却让每一名同学真实触摸到曾经改变世界的力量。
“机缘巧合,闫老师曾赠予我一片树叶,我妥帖地夹在书本里。”向悦说,“迷茫的时候,我会拿出来看看。”然后,继续向前。
心愿
学生们都知道,闫老师不光课讲得好,科研也做得好。
齐德利与闫罗彬相识12年,当时他还在中山大学跟彭华教授读硕士。“罗彬性格随和,做事仔细。我们经常合作一些科研项目,也一起为召开丹霞地貌学术年会做些准备和服务工作。不管多忙,他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齐德利眼里,闫罗彬喜欢钻研,不光基本功扎实,也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在发现我国丹霞地貌基础研究在地质构造、地貌年龄、演化动力过程等方面的理论薄弱后,闫罗彬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地貌学在这些领域的文献成果,并通过实地调研中国200余处丹霞地貌区,对岩性特征、崖壁高度、地层产状等丹霞地貌要素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丹霞景观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了6个各具特色的丹霞景观片区。
“罗彬还运用层次分析法,首次对中国东南部湿润区丹霞地貌景观美学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他撰写的多篇高质量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总被引次数超过270次。”齐德利说。
闫罗彬和齐德利有个共同心愿——出版一套丹霞地貌辞典,涵盖我国全部丹霞地貌景观的概念、定义、分类和具体指标等。这本科普图书可以让更多人领会丹霞地貌的魅力。
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闫罗彬拼命挤时间。“他吃饭快,走路更快。我们出去吃饭,大家都追不上他。”向悦说。同学们打趣地说,他过的是美国时间,熬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态。
“罗彬继承了彭华废寝忘食的品质。国庆假期的时候,我们商量,等他好起来后继续做丹霞地貌的科普书。”回想10余年亦师亦友的经历,齐德利哽咽地说,“这份工作我们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种子
今年6月14日,闫罗彬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奇迹般地获得成功。
向悦清楚地记得,治疗后期,闫罗彬主动向捐助过他的朋友、同事和学生发过一份文件,详细列举了他的排异治疗情况:从出移植仓后2.1个癌细胞/千个血细胞的“恐怖”数据,到白血病的深度缓解,连医生都说他“涅槃重生”了。文件结尾,闫罗彬写道:“身体好了,才有机会在余生中积极地投入工作中,为地理科学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
很少有人知道,就在7月17日闫罗彬从无菌仓转到普通病房的前一天,本准备为他捐献骨髓的胞弟因肾上腺癌病情迅速恶化,先于他离世了。
闫罗彬更想拼命地活下去。只有活着,才能让自己的父母抓住仅剩的依靠。
可是,命运无常。挺过了肠道排异,闫罗彬在和肝脏排异的艰难斗争中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骤然离世。
“就差一哆嗦。”西南大学2019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张艺璐长叹了口气,“12日,闫老师家人又发起了一轮50万元的水滴筹,13日就筹够了一半,还不包括我们直接转账的数目,大家都在祈祷奇迹再次发生。”
然而,奇迹终究没有再现。得知闫罗彬离世的消息,所有人都难以接受。
“他的人生是精彩的!他曾踏平荆棘,为自己种上了花。”闫罗彬的讣告里,简单的文字却格外动人。
可在外人面前永远乐观、坚强的闫罗彬,也曾在最亲近的学生面前,透露过深藏心底的遗憾和挣扎。
“毕业前,我压力很大,闫老师送了我一本书《我们内心的冲突》。”向悦告诉记者,“他说,我们的人生始终伴随着冲突和矛盾,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共存共洽。”
向悦记得,闫罗彬不经意间吐露,曾因不自信而留下遗憾。正因为自己有遗憾,所以永远鼓励学生自信、勇敢;因为过过苦日子,所以对学生慷慨大方,关怀备至。
“几年前上学的时候,我有个很想参加的志愿者项目,因为名额有限没有参加。”向悦没有想到,闫老师替她记住了这份遗憾,“9月27日19时26分,重病中的闫老师给我发信息说,他今年有一个推荐名额,问我是否愿意参加。”
闫罗彬就像一粒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陪伴许多学生毕业后走向讲台,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旅行”。
“每一个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都有精彩绝伦的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次再聊。”闫罗彬唯一的科普视频里,“催更”的弹幕无数次飘过,但“下次再聊”的诺言永远无法兑现了。
“以后每年活动课,我都会给学生讲讲丹霞。”向悦说,“我希望更多人知道,有一个乐观坚强的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丹霞。”(记者赵宇彤)
原标题:一位教学生“如何旅行”的地理老师走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