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因兹以从迈兮[1],聊畅目乎所经[2]。观庶士之缪殊[3],察风流之浊清[4]。沿江浦以左转[5],涉云梦之无陂[6]。从青冥以极望[7],上连薄乎天维[8]。刊梗林以广涂[9],填沮洳以高蹊[10]。擥循环其万艘[11],亘千里之长湄[12]。行兼时而易节[13],迄玄气之消微[14]。道苍神之受谢[15],逼鹑鸟之将栖[16]。虑前事之既终,亦何为乎久稽[17]。乃振旅以复踪[18],溯朔风而北归[19]。及中区以释勤[20],超栖迟而无依[21]。
\n\n
注释:
\n\n
[1]兹:此,指此次征战。从迈:随行。 [2]畅目:尽情观看。 [3]庶士:百姓,士人。缪(miù)殊:不同之处。“缪”通“谬”,乖错。 [4]风流之浊清:风俗的薄厚好坏。 [5]江浦:江滨。左转:指沿江西行后转向南。 [6]云梦:古薮泽名。汉代地跨今武汉市以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已湮灭。无陂(bēi):无边。陂:本义为山坡,此处指岸边。 [7]青冥:喻指云梦泽水面。 [8]连薄:连接,靠近。天维:天的一角。维:隅。此指天边。 [9]刊:砍斫。梗(gěng):树名,即山榆,有刺,因而引申为有刺的草木。广涂:拓宽道路。“涂”通“途”。 [10]沮(jù)洳(rù):低而湿之地,即薮泽。高蹊(xī):垫高小路。 [11]擥(lǎn):同“揽”。撮持。此句谓将战船连成一体。 [12]亘(gèn):连接,联绵。湄:水边。 [13]兼时:即今说“日夜兼程”。易节:跨了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隔半月左右。 [14]迄:至。玄气消微:到了冬末。玄气:北方之气,寒气。 [15]道苍神之受谢:迎春神以代寒冬。道:同“导”。苍神:东方青帝,为司春之神。谢:辞去。 [16]鹑鸟:星宿名,南方朱雀七宿的总称。鹑鸟将栖:冬季将过。 [17]稽:停留。 [18]振旅:整顿军队。复踪:原路而回。 [19]溯(sù):迎着,逆着。朔风:北风。 [20]中区:中原,指许都一带。释勤:解脱了行役的军务。 [21]超:惆怅的样子。《庄子·徐无鬼》:“武侯超然不对。”成玄英《疏》:“超,怅也。”栖迟:游息。
\n\n
赏析:
\n\n
徐幹大约在建安十二年归曹操,第二年参与赤壁之役。初次履行公事,便亲临战争,故归来写了《序征赋》,讲述个人感受。由此可看出战前曹军的气势和策略,反映了曹操方面的大体情况,而作者以公职身份而远行荆襄之地,其心情也写得很真实。如开头两句:“余因兹以从迈,聊畅目乎所经”,正是一个经历较少的文士激动心情的反映;“观庶士之缪殊,察风流之浊清”,写出了一路所抱好奇的心情。接着两句写经历,同样是因为所至之地长江、云梦又皆以往只在典籍中常见,今日亲临,有一种亲切感与亲历的自豪感,故形之于文字,既是大军行军路线的记载,也是个人经历的记录。“从青冥以极望”至“填沮洳以高蹊”四句,写行军中所见,虽是自然景致,但也含有队伍很长,散布很广的意思,显得气势开阔,十分雄壮。“刊梗林以广涂,填沮洳以高蹊”,写行军中如何克服困难,这在一般的行程中是不会遇到的,只有军队人很多,才需拓宽路,垫高低湿之处,以避免大军拥挤,一时不能通过。这既反映了行军的艰苦,也表现了浩浩荡荡、一往无前的气势。下面两句:“亘千里之长湄”写曹操水军之多,沿长江堤岸连绵千里;“迄玄气之消微”写历时之久,以此轻轻带过战争经过及结果。赤壁之役七月出兵,九月进军江陵,至赤壁,年末败还。徐幹自然不能写其大败的情况,但也反映出了一些情况。如“擥循环其万艘”一句,写了“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的事实。吴军正是因此而用火攻之计,“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建安十三年)。但徐幹不在作战一段写出,而在前面写声势部分点出,以免犯忌。整个战争过程部分,用了三句写季节变化的句子带过,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好办法。作为作者的第一次从军经历及魏国所参与的一次大战,不能不写,但又不好写。徐幹在构思上是处理得十分得当的。结尾不说战争的失利,而说自己在战事之后游息无所依,也可见作者的善于措辞。所以本篇既为当年的赤壁之战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同时文字凝练,内容饱满,章无赘句,句无赘字,可见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水平。
\n\n
(赵逵夫)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