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传统的农业耕种情景如今已然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只需要按动几个按钮,无人机就腾空而起,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进行作业。
未来农场:无人当家
未来的农业蓝图是怎样的?走在田间小路上,一群无人机正忙碌着,有的施肥,有的浇水,有的喷洒农药,有的到处拍照,还有一些往返于农田与充电站。几位农民伯伯面带微笑,一身轻松地坐在指挥站里,面对着有曲线簇、数据、图像和各种数字按钮的大屏幕,时不时查看各个版块。屏幕中心是个智能大管家,不时向农民伯伯提出工作请示。科学技术正在将人类从繁重的农田作业和管理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切,首先要感谢无人机的鼎力相助,它们代替人类下田干活,解放了生产力。
随着机械化农业向智慧农业稳步迈进,现代科技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了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借助多光谱相机、雷达等传感器,便可以通过管控中心远程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精准感知、精细控制和优良管理,使农业更具“智慧”。这张庞大的网把信息传递与收集、指令分发等步骤串联在一起,将传感器、无人机、农田、管控中心和外界社会紧密相联。如今,无人机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织着这张网,成为这张网的一个个结点。
辛勤的田间“小蜜蜂”
潜力股
无人机在农业相关数据的获取上具有极大潜力。把无人机批量布置于农田间,就能同步获取较大种植范围内农作物的多光谱成像载荷信息,为农业活动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持。无人机成为了填补卫星遥感和田间观测空白的理想平台。同时,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操作灵活、价格实惠的无人机受到各大公司、企业和高校的青睐,为农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多合一
无人机为农业管理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技术支持,为管控中心的数据收集带来很大便利。一方面物联网提供日照、气温和降雨等信息,另一方面无人机又能获取地表水分含量、植物养分含量、叶片氮含量和土壤墒情(土壤湿度的情况)等数据信息,管控中心可以运用多源信息同步感知融合、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各种条件因素与农作物长势之间的隐含关联,并总结出农作物的增产经验,实现产量的精确预测,以指导今后的农业生产。
超强机动
无人机机动能力强,能适应复杂地形,很好地利用农田的立体空间;也能胜任多种多样的农作业;再者,无人机不畏严寒酷暑,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也可以执行任务,及时发现农田局部区域的旱、涝、病、虫等异常情况,并利用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上报管控中心。管控中心自主决策和发号施令后,再调动无人机及时实施补救操作,如浇水、施肥、喷洒农药和补种等。就拿喷洒农药来说,无人机可以精确地控制姿态,从多角度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不同的农作物上,既安全又省时省料。
独具“慧眼”
无人机能迅速接近目标进行细致的高分辨率观测,填补卫星遥感进行农业观测的空白。例如,以无人机获取的成像信息,可以标识出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的空间分布及生长情况,并上报到物联网上,从而实现超大范围内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精确测算,这为大型农场之间的合理规划与协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是统计部门的福音——坐在办公室,数据从物联网来,到统计报告里去。相信有一天,无人机会实现农业的精准统筹规划,推动作业全流程的效率升级。
无人机在农业的实际应用日渐趋于成熟,未来会有更深度的发展与更广泛的应用,将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力得到第二次解放。到那时,人们只需坐在管控中心,就可以管理万亩量级的大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