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4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杂志一次性连发2篇论文而备受关注,被网友称为“海啸级后浪”。2年前,22岁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连发2篇有关石墨烯的文章而轰动学术界。2018年,《自然》发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曹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就读期间,被选入“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类似这样的科技英才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建有16个。自2009年创办以来,该精英班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类似曹原的优秀学子。这些孩子成功秘诀何在?他们曾经就读的“科技英才班”又是怎样一种存在?
随天性
陈旸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早接触到曹原的老师。2010年,时任少年班学院院长的他,在深圳见到曹原时,曹原正在学习化学竞赛的知识。“经过一番了解,我感觉这个学生各方面素质很不错,便鼓励他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曹原进校之初本来是准备学化学的,后来逐渐发现自己对物理更感兴趣,于是转到了物理这个领域,进入了“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括科技英才班在内,本科生是可以100%自主选择专业的,而且至少有3次转专业的机会。类似曹原这种转专业的经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之所以推行这样的政策,是因为学校考虑,刚进校门的大学生由于对专业缺乏亲身体验和深度了解,很有必要在其学习期间,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给予其重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长周丛照说。
因为有多次自由转专业的机会,本科生们担心“选错专业入错行”的后顾之忧不存在了,他们也就有了大胆尝试的勇气。
在进入大学之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2012级学生刘力源最擅长和喜欢的专业是数学。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所填写的志愿却是此前几乎没有投入精力学习过的学科——计算机。
“因为我是一个哈利·波特迷,很羡慕魔法世界的精彩。填报志愿时我偶然意识到,编程其实是有点像魔法的,我们虽然不能驱使魔法,但可以驱使计算机。于是,心一横,想着实在不行还能换专业,我就将计算机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刘力源说。
事实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后,如今的刘力源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继续深造。
多年的人才培养成效数据跟踪分析显示,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前10%的优秀毕业生中,有一半来自转专业的学生;该校物理学院成绩前5%的学生中,由非物理专业转入的同学也占近四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约四分之一为重新选择专业的学生。
“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摒除外界杂音,追寻内心最真实的呼唤,已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广为人知的秘诀。”周丛照说。
强基础
“从我接收到的学生生源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是最好的生源:学生素质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浓厚的科研兴趣。这一点也是‘英才班’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上述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才班的评价,出自该校“赵忠尧应用物理英才班”的“所系结合”校外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之口。
据介绍,“基础宽厚实”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多年的办学沉淀和鲜明特色。科技英才班更加注重加强本科生的数学、物理基础和思维能力。
在英才班培养方案中,学生数学和物理基础课程的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约占毕业课程总学分要求的20%,在课程深度上较普通学生也有更高要求。
周丛照表示,科技英才班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努力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的局限,选配最优秀的师资,全面实行学业导师制,全方位构建科技英才班的管理和支撑体系,建成“注重基础、强化交叉、突出前沿”的英才班课程体系,形成“科教结合、所系结合、理实结合”的科技英才班培养模式。
在强化数理基础的同时,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传统。以曹原为例,在进入其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长淦的实验室后,曹原在研究选题以及结果分析上得到了后者的充分指导。另一方面,曾长淦放手让曹原发挥理论功底好和编程能力强的优势,自主动手编程做计算。两人定期讨论研究进展,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这使得曹原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参与完整的科研训练,并在《物理评论B》这样的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在科技英才班的培养理念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同样十分重要。这些综合素质,被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的主管教授袁军华称为“隐形能力”。
“学校采取多项举措,希望英才班的学生们能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竞争力,能以更高的起点发展未来的事业。这些能力中,许多都是课业以外的‘隐形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尽早抓紧时间培养学生们所拥有的没通过分数考查的素质。”袁军华说。
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科技英才班独有的文体活动传统,推动英才班学生每人学一门艺术、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从2018年开始,英才班每年举办秋季短程马拉松、春季越野跑活动。
升格局
除了学术能力外,眼界、格局、情怀,这些品质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助力英才班毕业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持续卓越的动力。
选派本科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开阔眼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常规做法,对于英才班的本科生更是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
“在正常教学之外,英才班的同学先后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五院及航天员培训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参观、学习。”
受访时,该校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学生毛岸竹回忆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直接接触力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前沿、各实验室设备和课题的现场介绍,这对他们理解力学概念、了解力学应用前景、坚定力学学习信念等都起到了良好作用。
除到国内科研机构参观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积极实施英才班学生的境外暑期研修计划、学期交流和海外毕业设计等项目,提高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比如,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校际合作协议以及教授们的海外联系,在三年级暑假有计划地派遣英才班的拔尖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实验室,进行为期8~10周的科研实践,部分学生此后还会继续在国外高校完成一年的毕业论文工作。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同样重视吸引国外一流大学优秀学生来校交流,打造学术共同体。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筹举办“未来科学家国际夏令营”,已逐渐成为英才班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品牌之一。
除开阔英才班学生在学术领域的眼界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教报国,红专并进”的格局和情怀。
“大学是个培养人的地方,从中走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该所大学的气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几年里,它教会了我要心存天下。以前觉得家国天下是那样的遥远,如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让我拥有了实现自己抱负的可能,让我有信心也有勇气争做时代的先锋。”受访时,“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学生、ACS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冠军占谢超说。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与曹原一样,天资聪颖,不畏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这种培养模式,正好切合了‘曹原们’的成长需要,令他们如鱼得水。”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曾长淦说:“前不久,学校发布了‘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行动纲领,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有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教育资源,相信将来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对此,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