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n\n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n\n
赏析:
\n\n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汪藻《春日》)正因为如此,所以春和雨,以及象征春天的花和雨,在诗词中也就常常被联系在一起。不过由于时间的不同,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比如“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而是“一番雨过,一番春减”,这就属于前者了。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后者了。韩愈《感春》云:“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早春的季节,百花经过阵阵细雨的滋润,竞相开放,又是一番朱朱白白春意浓的景象。“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却闷闷不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跌宕顿挫之中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为什么“旧巢无觅处”呢?没有直说,似露还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分析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仍归来,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感情。其中或许还寓有家国之感,就如文天祥所说:“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似乎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刻画;就其深意而言,已经引向社会现实。
\n\n
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如此艰难危殆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问得深刻尖锐,咄咄逼人,虽不作答,何人不知!“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无疑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身居玉楼以歌舞取乐者,则是那些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之畔的南宋朝廷里的达官贵人。一苦一乐,何等鲜明,谁能不从这触目惊心的对比中,感受到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下文该怎么接呢?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质实寡味的文字,敷衍成篇,使得结尾变得力度不足,而是别开生面,承以假设推想之辞,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想“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层,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之又奇,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妙就妙在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俏皮幽默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不过读者切不可轻轻放过,因为它寓庄于谐,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渴望统一。正是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究不知当日那些“玉楼歌舞”者,读之愧死否?
\n\n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切盼“东风”吹去“胡尘”之想,首尾相关,文心细密。此外,词中熔明快、含蓄、严肃、幽默种种手法于一炉,浑然成篇,自成一格,则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n\n
(赵其钧)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