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浅灰色的工作服干净整洁,身形精瘦,皮肤白净,戴着一副眼镜——蒲鹰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工程师”。而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工作中的蒲鹰,就如他的名字那般,带着鹰的敏锐、坚韧和无畏。他15年坚守生产一线,在数控调试领域刻苦钻研,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他在创新中前进,带领徒弟们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在生产一线锤炼工匠技艺
福达集团桂林曲轴有限公司曲轴生产车间,一台台大型数控设备正平稳有序运行。作为公司数控调试室主任,蒲鹰总是忙碌的:制定技改方案,解决疑难故障,指导协调设备调试、维护,传授设备操作技巧……
2004年,蒲鹰只身一人从西北来到桂林,进入公司工作。初来之时,正赶上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引进了4台数控机床,而公司掌握调试维修设备技术的只有蒲鹰一人。当时,4台数控设备分放在两个厂区,生产是24小时三班倒,设备利用率高。蒲鹰吃住在厂区内,哪台设备出了问题,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蒲鹰在15年里寒来暑往,在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中,练就出数控设备调整、故障处理等方面的高技能。
随着生产的需要,公司的数控设备不断增加,原有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企业的特殊专业人才,蒲鹰一边忙于原有设备的换型和故障处理,另一边要了解新设备的安装调试状况,“系统软件都在提升,新东西不断出现,我只有每天泡在生产一线,才能做到对设备基本了如指掌。”
在钻研中碰撞创新火花
在福达,蒲鹰是出了名的技改明星,他将新眼光、新思维、新方法运用于工作中,不断摸索、改进和创新,提高机床加工效率。
2015年,公司计划改造两台闲置设备,但是和设备厂家一谈,发现改造费用高达100多万元。面对高额费用,蒲鹰主动请缨:自己尝试进行改造!没有图纸,蒲鹰反复研究探索,带着徒弟连续干了十几天,经历了反复多次试验、失败后,终于找到突破口,改造终获成功,闲置的数控机床重新焕发生机,节约改造费用上百万元。
多年来,蒲鹰先后攻克了多项设备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数控调试工作全面进步:他大胆采用U钻代替合金钻头加工1530曲轴螺纹孔,加工效率由此提高2倍,成本降低约30%;他在数控两端孔加工设备编制新的测量程序,使测量精度更加精确,大大减少废品损失;他主持、参与完成了20多项企业创新项目,其中有1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在“传帮带”中诠释工匠精神
从4台数控设备到如今拥有200多台数控设备,蒲鹰经历了手动生产到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全过程,亲眼见证了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经历过人才紧缺的岁月,蒲鹰深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团队的配合,需要集体的力量。”近几年,蒲鹰已经为公司培养了10多名调试人员,基本满足企业生产调试需求。在“传帮带”过程中,每当徒弟碰到难题,蒲鹰并不直接告诉徒弟解决方法,而是先让徒弟自己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再找师傅。他认为,培养徒弟学会动手、思考、创新的能力更重要,“在企业中营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氛围,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