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贵兵,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苗族银饰制作技艺,17岁就能独立打制银饰,成为家族第三代银饰制作传承人。20多年来,他始终用一颗匠心传承着传统手艺,用一双巧手锻造银饰精品。先后被授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
匠心金句:工匠就是专注一件事,坚持一件事,做好一件事。要守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在孤独中锻造精品,在孤独中成就自我。
心灵手巧
银花丝绣球成为壮乡别致名片
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民族风情旅游度假村入口,走过横跨六甲河的风雨桥,就到了马贵兵工作室。
火焰喷出,蓝光照映在马贵兵的眼镜片上,他眯起双眼,全神贯注地熔化银条。银条在他粗糙的手中,通过锤、剪、拨、拉后变成银丝,再幻化成各种灵动而鲜活的形象。工作室不大,但室内的货架上、墙壁上、柜子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银饰品,琳琅满目,银光闪闪。在众多展示品中,一尊银花丝绣球格外引人注目。
“绣球是我们广西壮乡的定情信物和吉祥物,一般都由绒线彩绣而成。我把制作银饰的拉丝工艺运用起来,通过掐、填、攒等技巧做成绣球的银绣片,再将其一片片地焊接相连,让其包裹在绒线绣球外面,悉心调整每块银绣片的位置、曲度,最终形成浑圆立体的银花丝绣球。”马贵兵介绍道。
如今,马贵兵设计制作的银花丝绣球耳坠,已经成为广西壮乡一张别致的名片,而银花丝绣球“火”了以后,订单也纷至沓来,还有人专门订购将其送给外国友人,成为中外友好的一份见证。
2018年,马贵兵为银花丝绣球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过一阵子,我要做一个更大、更精美的银花丝绣球,将更多的银饰制作工艺融入其中,让我们壮乡的吉祥物更加出彩。”马贵兵说。
推陈出新
银饰更具时尚元素、时代气息
除了银花丝绣球,马贵兵还不断创新,制作了很多其他富有创意特色的银饰。与苗绣结合镶嵌的银香囊、大幅的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独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意义的吊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些造型别致、做工精美的作品,是马贵兵用手工一点一点捶打锻造而成的。
“传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活力。”马贵兵说,自己一直把这句话当成目标,并不断学习进修,实实在在地努力实现它。
2017年5月,马贵兵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林乐成教授文创工艺高级研修班学习。“这次学习让我豁然开朗,深刻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创产品之间,也会有相通之处。”马贵兵回来之后,大胆创新,尝试把景泰蓝工艺运用到银饰制作中,效果十分惊艳。他制作的《紫荆花》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等作品,颜色艳丽,灵动鲜活。
马贵兵还善于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重大节假日节点联系起来。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为了表达喜悦之情,马贵兵制作了银制工艺画《花山岩画》;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马贵兵特别制作了纪念款吊坠。
人如其“银”
历经千锤百炼后成就自我
像银花丝绣球这样工艺复杂的精品,制作工序超过百道。正因为如此,制作银饰的过程往往枯燥又漫长。
“守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才能把一件事做好。”马贵兵说,自己性格沉静而内敛,与所从事的手工艺行业格外相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自己始终如一、心无旁骛地追逐心中的梦想。
作为家族第三代银饰制作传承人的马贵兵,在铸造银饰的时候,也在铸造自己,就如同手中的银饰般,历经了千锤百炼,才能成就自我。
年少时,马贵兵的生活就与别人截然不同,除了完成学业,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父亲安排来参与银饰制作。马贵兵深刻地记得,为了帮助父亲完成最难的拉丝环节,他用双手托丝,银丝经过的双手虎口处,经常被磨得鲜血直流;马贵兵忘不了,刚开始创业时缺乏经济来源,在徒步辗转几十公里借钱无果后,只能回到家中赶制银冠,几个月都不曾出门,在孤独中煎熬整整一年,终于在过年前赶制完成并以此换取了创业基金,才有了技艺传承的基础条件。
现在的条件好了许多,但每一件精品的诞生仍是对制作者耐心和耐力的极大考验。“熬鹰”般的生活,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对于马贵兵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为了精准掌握银花丝绣球的尺寸,马贵兵花了两个月反复试验,无数次对银绣片的规格进行调整;为了制作一幅银画作品《雁过苗寨》,马贵兵埋头工作了两个月;为了制作银画作品《花山岩画》,马贵兵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
马贵兵的历练,成就的是一幅又一幅的银饰精品。他的作品先后获得第48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暨“金凤凰”创新设计奖银奖、第49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暨“金凤凰”创新设计奖优秀奖……
“培训+就业”模式
倾囊相授弘扬传统
作为家族第三代银饰制作传承人,家族传承的担子自然落在马贵兵身上。如今,在马贵兵的带动下,家族中已有五人加入了银饰制作的行列。但马贵兵心中所想,远不止如此,他还有更大的心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我国各族人民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仅有家族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培养更多的优秀银匠,推动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弘扬和发展。”马贵兵说。马贵兵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宣传、展演、培训、传习、交流等活动。2017年12月,马贵兵被特聘为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柳州联合研发基地、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基地(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专家;2018年,马贵兵先后参加了融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现场工艺展、非遗旅游上海推介会、广西旅游(香港)推介会等活动,将银饰制作技艺和心得无私分享,发扬光大。
如今,马贵兵精制的银饰赢得了中国大西南和东南亚国家游客的喜爱,他制作的银饰精品年均销售量达到1.2万件;在201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上,他的银饰精品获得“最佳商品售卖人气奖”。马贵兵致富不忘乡亲,从2012年至今,他以“培训+就业”的模式,带动贫困户100多人就业,就业后有50多人脱贫,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会继续开展苗族银饰进校园培训课,坚持参加非遗传承的各种活动,把苗族银饰技艺传给更多的有心人,推动苗族银饰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马贵兵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