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的民族传统技艺“擀毡子”

辽宁省朝阳县小凌河流域二十家子镇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皮毛市场,为擀毡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基础,在附近乡村有众多人家从事制作毡子行业。当时根德营子乡的根德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毡子制造业,家里的主事人被人们称作“毡匠”。

羊毛毡是目前人类历史记载中最古老的非纺织性织品,擀毡子这一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毡子在人们的生活中被许多现代家庭生活用品所代替,朝阳县小凌河流域的制毡业由上百家减少到几家。擀毡子用料主要以羊毛为主,要经过挑毛、开毛、铺毛、喷水、卷毡、捆毡帘、摔帘子、解帘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等十几道工序,有的工序甚至反复多次,而每道工序都借助简单的工具操作来完成,其技术含量较高。所做出来的毡子十分致密结实,一块炕毡可供几代人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毡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少,而且传统擀毡子技艺繁杂,又脏又累,年轻人不愿意学,这一技艺面临着失传。为适应市场变化,根德乡根德村的苑青顺在祖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擀出的毡子毛色洁白,质地致密,远近闻名。产品种类有毛毡、绒毡,按用途分为条毡、方毡、满炕毡、对口毡、四六毡、五尺毡等,其产业成为朝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原标题:延续千年的民族传统技艺“擀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