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的柳树,映在清澈的河里,河水泛出一片浓郁的绿色。河边,四五位老人在钓鱼。我远远招呼他们:“有鱼吗?”一老人回应:“别走过来,水太清,鱼看见人影就不上钩了。”
这里是桥头村,赣西上栗县的一个小山村。一条玉带似的河流呈“几”字形流淌在村中的田野间,水深且碧。
水上是桥。到桥头村,先看到的不是村子,而是水和桥。不到三公里长的河道上就有四座桥。两座是明代的石拱桥,还有一座简易的桥,被村民们称为“小桥”。人勤春耕早,村民赶着耕牛走过古老的小石桥,瞬间就勾勒出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而更高更大的那座,是新修的双凤大桥。站在桥上举目望去,苍翠的青山横亘在村子前方,近处的田地已经全部平整,旱田即将种植水果玉米,水田即将进行稻鱼共作。两位村民忙着在河堤上丈量,标记种植护堤树的位置。
“我们村没有矿山,也没有工业企业,但通过理山治水,依托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美丽乡村有了亮点。”桥头村的村支书领着我沿河岸漫步,自豪地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曾经当过十几年中学教师的村支书,如今一心想着如何治理好桥头村山上的树、河里的水,让村子变得越来越美。
我来的时候,桥头村荷花园里的新芽还未冒出水面,但樱花园里的早樱却已蓄势待发。我在河边长满草皮的亲水滩地上找块石头坐下,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觉得时间慢了下来,心也静了下来。南方连绵数月的降雨让河水丰沛,原以为此时的河流多少会有一些浑浊,但在桥头村,我看到的河水却很清澈,浅水处透亮见底。
村里的老人回忆,三十多年前,桥头村的河水澄澈甘甜,两岸绿柳成荫,村民们的生活用水全部直接从河里取用,河里鱼虾品种繁多,很多村民甚至靠捕鱼为生。后来,因为过度捕捞,加上山上的树木也被家具厂砍伐过半,生态遭到破坏,河水开始浑浊,浮动着垃圾和枯枝,村民们不愿意靠近河边,更别说游泳、钓鱼了。
沿河而居、靠水耕作的人们开始怀念水清鱼跃的时光。大家从搞好环境卫生和修复水系生态开始,发誓要将荒芜的田园变成美丽的家园,将凌乱的垃圾河变回曾经的清亮河。
村里先是发动全体党员带头清河,村民们踊跃参与,将河岸边二十多处垃圾堆搬运填埋,又对沿河两岸柳树上的树挂垃圾进行清理。桥头村的河流终于焕然一新。村民何来生,主动承担日常巡河清河任务,每天撑着竹排去河里打捞清理漂浮的垃圾。我在河边遇到他时,恰好看到他戴着斗笠,撑着竹排,往河中间划去。他的身后,是河岸边雅致的木栈道,栈道边水草荡漾、鱼儿欢游。
曾经的过度砍伐,让周边的远山连灌木都所剩不多,每到冬日,茅草衰枯,露出片片斑驳的山体。在村民们的努力下,如今山上树木繁茂,绿意葱茏,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曾经遍布茅草的荒山,如今种上油茶,果树林立,一派生机勃勃。
山青了,水绿了。桥头村的河水变清,河面抬升,河道两旁还建设了景观设施。美景和清水,也让鱼儿重回桥头。
顺河而行的时候,我注意到,桥头村的河岸不是水泥的,不是石砌的,而是保持自然的泥土斜坡,让河水与泥土彼此亲近,让河流维持原生态的样貌。动物随着天性营建巢穴于河岸,植被扎根在泥土。村民何义夫指着杂花开遍的河岸告诉我,这是村里对河道进行生态护坡改造的结果。这种依托自然、回归自然的改造,让河岸与周边的景色更好地融为一体。
在桥头村的日子,我看到了眼前这一系列变化给身处田园中的村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真是奇怪,仿佛水的洇染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轻松柔软。绿山清水,让人更生闲适的心境,仿佛生活也有了诗意。
村民们告诉我,为了这一泓清水,桥头村和周边村子里的人们甚至都改变了生活习惯。村民何文潮指着自家的清洁厕所说,这些年来,村子里改水改厕,对厨卫、保洁、洗浴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再进行集中二次处理。二次处理后的化粪池水用车载到山上浇灌果木,确保不向河道排放。
依托中小河流流域治理,村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关停全部污染企业,拒绝多家可能产生破坏生态的新项目。大家意识到,治河不只是推进河道及两岸设施建设,更是改善整体河道沿线环境;保护良好的水生态,不只是为了自然的美好,也是为了让后人喝上干净水、走上舒心路。
在桥头村的显眼处,何、河、荷、和、合的谐音字写了小半面墙壁,似乎也在讲述着人与天地、人与草木、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这里,人和水相互扶持,彼此滋养。何文潮告诉我,现在的桥头村在努力改造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屋后一片小树林,房前一口小池塘。一些村民的庭院内,现在已是花果飘香。
村子里有一个七十亩的淡水湖,还有三个水库、九十余口山塘。这些水域为桥头村带来水产养殖的丰厚收益。村民们坚持严格的生态养殖标准,在自然状态下利用水域,从饲料到垃圾、淤泥,一个个环节抓紧整治,决不产生养殖污染。对封闭的水域如此,对共有的开放式河流更是如此。村民们每年都向河里投放鱼苗,长期强化对水生动植物的保护。
清澈而丰沛的河水,回馈给村民们的是引人赞叹的水景。恢复重建的南宋古筒车、沿河改造的古老水轮榨油坊、就地取材的亲子戏水沙洲、悠闲的竹筏漫游,让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的桥头村美名远扬。何义夫经常被游客团队请去跟拍、制作视频影像,他因此又多了一项经济来源。说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山治水,尝到甜头的何义夫就竖起拇指:保护一河清水,才是长久之计。
我将目光望向桥头。过去,河流是人们捕鱼谋生之所;现在,河流是乡村旅游的亮点所在。保护河流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之根,保护河里的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的朋友亲人,已经成了桥头村百姓的共识。
桥头、塘边、山下……这个春日,在桥头村,我看到一片生态和谐的田园景象,一个让我流连忘返的美丽新农村。
原标题:漆宇勤:桥头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