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万丰村:老物件留住历史记录乡愁

万丰村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最北面,近几年,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村庄建设的推进,万丰村越来越漂亮。村里还充分利用村民捐出的老物件建成了万丰记忆馆,收集、展示了传统江南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用这些老物件更好地留住乡愁,打造村庄特色。

万丰记忆馆位于万丰村合作农场的场部,圆形、尖顶,直径约有十余米,高有五六米。走进记忆馆的大门,首先是一个小厅,小厅右边墙上是一段农耕文化简介,左边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架以前农村最常见的织布机,织布机由木料制成,1米多宽,最高的地方超过2米。“以前基本每家都有这样的织布机,通常在农闲时或者晚上织布,织布时人坐在这里,一梭一梭来回织。”村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织布机在农村一直用到20世纪80年代,织出的布是土布,虽然是百分百的棉,但又粗又硬,不管做衣服还是床单,用着并不舒服,也不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布和织布机都慢慢被淘汰了。

过了小厅就是圆形的展厅,展厅分两层,老物件都贴墙布置,一楼是一些比较大的物件,二楼的则相对较小。一楼入口处,是两种传统的儿童生活用品,分别是坐车和立桶,都由木材制成。坐车和现在有些儿童推车差不多,只是下面没有轮子。坐车前面有个活动的推板,孩子放到车里坐好后,可以把推板固定,让孩子更安全。立桶则做成了上窄下宽的形状,桶内中间有一块木隔板,孩子脚踩到隔板上,手臂放在桶口上,正好可以站直站稳。万丰村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老物件设计很巧妙,孩子用着安全,大人还可以边做家务边照顾小孩,又因为材质是木头,可以用很多年,往往一家几代人都用过。

展出的老物件中还有不少是生产用品,如有铡草的镐刀、晒粮食用的笪席、牛耕地时放置在牛颈肩部位的牛压头、开河时用的划勺等。万丰村工作人员说,如今,万丰村的粮食生产早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连收割后的粮食都在烘干中心烘干,不用再反复翻晒,但从这些简陋的农具中,可以看出以往劳作的艰辛,让年轻人能更好地了解农耕文化。

记者发现,有的展品经过了修复,如一架纺车的竹制纺盘明显是新的,也有的老物件非常古老,在一个棉花桶上可以隐约看到“戊午办用”的字样,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现在,万丰村东部的村民已经通过拆迁实现了集中居住,西部的村民也纷纷翻建新房。看到很多老物件因为失去了用处,被丢弃被毁坏,村里就萌生了建展馆的想法。村民们捐出50余件各类老物件建成了这个记忆馆,记录村子历史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愁。



原标题:江苏太仓万丰村:老物件留住历史记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