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夹江年画:在复刻中融入现代审美

岁末年关近,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城同兴巷的夹江年画研究所里一派繁忙。

该研究所负责人张荣强正和同事们在画桌前赶制“年货”。一张寓意“牛”转乾坤的初稿上,福娃萌牛生动喜庆,“牛年要到了,开运在即,这类主题的作品一定受欢迎。”张荣强说,年末借各类展会庆典活动,年画的销路会比平时好一些,同时也带动相关文创产品的销售。

走进古色古香的研究所,不仅摆放有各种题材的传统年画,还有年画抱枕、年画摆件、年画瓷杯、年画折扇、年画书签、年画手机壳……“年年岁岁人不同”,年画在这里也被赋予了更多时代特征。

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

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夹江即有年画作坊存在,是川西南独具特色的农民画。在张荣强看来,夹江年画的诞生,水到渠成。

夹江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书画纸之乡,且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在成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雕版套印技术,夹江年画沿用至今。”张荣强说,经过480多年的发展,夹江年画表现的内容日益丰满,取材于民间却又不拘泥于现实,祥和喜庆、祈盼富贵平安是其最大特点。

夹江年画和很多传统文化一样,一度濒临绝境,不仅传统年画资料、画版损毁严重,明清早期年画更是在夹江境内失传。

转折点是2008年,夹江年画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年开锦盒作坊的张荣强和当地退休教师吴泽全一拍即合,都想恢复传统年画。2010年在夹江县文体广新局的支持下,二人共同组建了“夹江年画研究所”,对夹江年画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制作年画首要的就是印版和图案,但由于损毁严重已不能使用。在没有夹江年画制作流程的文字记载、图片记录的情况下,张荣强踏遍多地寻访曾经从事过年画印刷的高龄手艺人,一步步开始艰难的复兴路。

如今已复刻出《秦良玉》《鲤鱼跳龙门》《元亨利贞》《陈姑赶潘》《福禄宫》《奏善堂》等作品。

在制作这些作品中,张荣强十分注重传统工艺、手法、用色的复原传承。

在研究所的一张案板上,依次摆放着制颜料所用的矿物、木块、干草等天然原料。这些原料通过锅灶蒸煮熬制、沤晒发酵、研磨等方式,调制出了槐米黄、苏木红、蓝靛等色。在套印过程中弱对比色系重叠、错位,给人一种古朴、淡雅之感,恰符合时下流行的莫兰迪色系审美。

振兴夹江年画,离不开年画题材对时代的反映。“我们陆续制作了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还制作了系列抗疫年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张荣强说,今年通过参加澳门旅博会、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等展会,夹江年画得以走出夹江、走出四川,随着知晓度的提高,他的展台前人气越来越旺,销售额也逐年上涨。

尽管现在过年贴年画、挂门神的越来越少了,但张荣强希望夹江年画能重回春节,或是以家居工艺品的形态重新走进千家万户。



原标题:四川夹江年画:在复刻中融入现代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