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口举行新闻发布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在法国马赛举办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进行现场连线,同步向全球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模式报告和新添婴猿的相关情况。作为此次大会议程中的重点活动之一,马赛会场发布了由全球11个机构的15位专家撰写的《海南长臂猿案例研究》,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获得多位国际专家的认可。
“该报告由国际顶级权威专家参与撰写,并由国际著名长臂猿保护专家Susan Cheyne博士亲自发布,说明了国际学术界对海南长臂猿保护的高度认可。”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认为,本次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骆清铭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能够将《海南长臂猿案例研究》报告的发布列入正式议程,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国际权威顶级机构对海南长臂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充分认可;说明了中国对海南长臂猿保护采取措施是有效的、有力的,让国际社会看到了极度濒危物种恢复的希望;同时也表明,海南长臂猿保护经验在国际上具有可推广的意义。
据介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世界上最早创立的自然保护组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的全球性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组织,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具有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资质,可以出席联合国大会首脑峰会的代表。9月3日至11日,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法国马赛举办。
在马赛现场发布的题为《有效拯救极度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的案例报告中,介绍了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历程、保护意义和保护工作如何开展,讲述了海南长臂猿从种群数量衰落到逐渐走向恢复的故事,并以此为借鉴研究其他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报告中提出,海南长臂猿是已被确认的20种长臂猿之一,海南长臂猿的歌声、毛色和外貌都与其他长臂猿不同,应该作为独特的进化谱系受到保护。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霸王岭海南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正式成立,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从中央到海南省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最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得到显著增强。报告中提到,有迹象表明,海南长臂猿可能已经开始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报告中还呼吁全球专家把握时机共同拯救海南长臂猿。
听取《有效拯救极度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报告后,许多参加马赛现场发布会的嘉宾都认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对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海南长臂猿数量的增加,对于全球20种长臂猿乃至灵长类的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主席Russell Mittermeier博士说,从报告中看出,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保护性法律、国内外科学家和保护团体进行的呼吁,科学界对海南长臂猿的行为生态、生理习性的研究,生活在保护区周围的人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了解和保护等,都是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
天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海称,国际合作联合攻关形成的智慧对海南长臂猿保护十分重要,国际联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将会为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国际联盟形成的整体合力,将更容易吸引IUCN等国际力量和资源参与长臂猿保护工作。“该报告对长臂猿栖息地热带雨林的保护管理有重要参考作用,以国家公园的方式全面保护热带雨林值得重视和借鉴。”全球荒野基金会主席Vance Martin认为,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最重要的保护形式,可以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原真性保护,由于重视热带雨林保护,使得濒临灭绝的海南长臂猿有了恢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