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赛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群体免疫?

日前,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公开表示,应当慎用“群体免疫”这个词,希望通过牺牲老年人来实现群体免疫的想法“非常危险”。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群体免疫”这个流行病学术语突然进入了大众视野。最先在公共媒体中提及这个词的是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他在3月13日表示,大约需要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英国公共与社会保障大臣随即不得不出面澄清,英国政府并未计划实施群体免疫。

尽管主流舆论从未认可群体免疫,但是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却从未停止。有不少人认为,欧美国家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但是其相对宽松的防控措施却在实际上有助于群体免疫的实现。更有媒体直接主张,群体免疫才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唯一出路。如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赫格赛斯就在节目中称,鉴于美国现有的疫情大环境,只有依靠群体免疫才能度过危机。

为什么人们对群体免疫存在如此大的争议?群体免疫究竟有无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解释究竟什么是群体免疫。

简单地说,群体免疫是指当人群(或动物群体)中的大多数都获得免疫力时,病毒的传播链就会被中断,从而保护没有免疫力的人不被感染。一般来说,获得免疫力有两个途径,一是感染者痊愈后自然产生抗体,二是接种疫苗。在当前缺乏新冠病毒疫苗的情况下,若要实现群体免疫就只能选择第一条道路,而这也是其最遭人诟病之处。

按照瓦兰斯的说法,获得群体免疫的门槛比例是60%。英国的总人口为6600万,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有将近4000万英国人感染新冠病毒。英国目前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14%,以此计算,死亡人数将高达560万,占其总人口的8%!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不可承受的代价,其后果无异于一场人类浩劫!

所以,主张靠牺牲生命来实现群体免疫的言论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更何况在实践上也未必可行。以麻疹为例,麻疹曾经是世界上最为致命的传染病,其传染率达到90%以上。西方曾流传一句话:只有死亡、税收和麻疹是逃不掉的。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感染麻疹。但即便如此,人类也针对麻疹未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据统计,在1980年疫苗问世之前,世界上每年因麻疹死亡的人数超过260万。疫苗的出现才让人类真正看到了希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00年至2016年间,接种疫苗使全球麻疹死亡率下降了84%,减少了2040万死亡案例。

由此可见,接种疫苗才是实现群体免疫的真正有效途径。如果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那么疫苗也将是战胜新冠病毒的唯一希望所在。

不久前,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认捐大会上,各国承诺提供74亿欧元资金,用于研制新冠病毒疫苗。世卫组织称,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新冠病毒疫苗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尽管其中大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但可喜的是,我国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疫苗已经率先进入二期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向媒体表示,我国的疫苗最快今年就可以在人身上使用。

如果新冠疫苗研制进展顺利,人类真正获得群体免疫的时间将不远矣!(作者系中国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