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布5个以“海洋所”命名的深海新物种

8月1日,在庆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海洋所)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现场揭晓了以“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分别为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海洋所异胸虾(新种)、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

近年来,海洋所从近海走向深海,在西太平洋海山、热液和冷泉等深海的生物多样性探测与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大量新发现,已形成重要国际影响。自2009年至2020年3月,海洋所共发表了2新科、2新亚科、17新属、276个新种,发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新物种占国内总数的65%,发表深海生物1新科、2新亚科、6新属、83个新种。

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

该紫柳珊瑚新种高约33cm,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隶属珊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

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Laetmonice iocasica sp. nov.

该多毛类新种长6~7cm,体覆闪亮的金色鱼叉状刚毛,犹如“黄金战甲”。隶属多毛纲、鳞沙蚕科、镖毛虫属,2019年发现于卡罗琳海山888~980米的岩石底。

海洋所三海牛(新种)Tritonia iocasica sp. nov.

首次在西太平洋发现的深海海蛞蝓(又称海兔),隶属腹足纲、裸鳃目、三歧海牛科。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970~1262米深的岩石底,体长达12厘米,前部呈粉红色,以红珊瑚为食。

海洋所异胸虾(新种)Sternostylus iocasicus sp. nov.

铠甲虾新种,隶属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异胸虾科。成体长约18厘米,头胸甲胃区长有六边形排列的刺,螯足和步足细长,长有6或7列尖刺。该种与柳珊瑚共生,于2017年、2018年分别发现于卡罗琳海山和麦哲伦海山1246~1366米深。

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Caulophacus iocasicus sp. nov.

海绵新种,高达450厘米,长茎秆上生有多个分支,顶端具有蘑菇状的小海绵体。寓意“继往开来,生生不息”。隶属六放海绵纲、松骨海绵目、花骨海绵科。2017年、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859~1054米深的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