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仔古村

普宁下架山镇碗仔村,是一个以马姓为主的聚居村落,包括碗仔村、下洋、白马坷、龙潭、望岭和岭尾6个片村。村落建于16世纪末,历史悠久。盐岭古道穿村而过,进村石阶、古石板桥保存完好,村里古树名木种类繁多。村庄建在半山腰,建筑沿山坡分布,四周青山环绕,村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静谧古朴。

碗仔村得名于山体形状。碗仔村先民到此定居时,因聚居地前有一长若案几的山丘,乃命名为案仔村。后因聚居地四面环山,呈凹形,状似碗,故依方言谐音改作今名。碗仔村的老寨所处地林木满山,青藤倒挂,奇石苔藓,有着四季常青的碧绿清幽,宛如自然环境中生出的古堡。碗仔村的寨门坐丑向未,即坐东北向西南,寨门面向山上的一块巨石,石象征着丁,寓意人丁兴旺。虽处在潮汕地区,碗仔村的大多数民居却不是典型的“下山虎”“四点金”形式。因山区地形不平整,不具备建多进落房子所需的地形条件,而且在山地建屋在材料来源、搬运、砌筑等各方面都难度极大。因此,碗仔村人因地制宜,靠山取材,筑建了一个个庇护之所——石屋。古老的房子墙体全部用石块直接摞起建成,后来在建造的房子石块之间加一些黏结材料。双坡屋顶是圆木搭接的梁檩结构,上覆瓦片,瓦片用小石头或者黏结材料来固定。多数民居是单进深联排的形式,单进深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联排这种形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联排住的一般是一个大家庭的人。建筑布局简单,房子只为人们提供居住的场所,灶台、厕所、猪圈布置在住房外部。如今,石屋因久没人居住,爬满了藤蔓,远远望去,如古堡一般神秘古朴。

走进群山环抱的碗仔村,不仅为那粗犷质朴的石屋而震撼,还会被那蜿蜒而上的石阶吸引。碗仔村老屋最高处与山下高度相差近50米,连接它们之间的便是那层层叠叠的石板路。橄榄树和梅树生长在山间各处,庭前院后,犹如一首首诗篇,记录着历史,吟唱着岁月的风华。村子南面有两棵古龙眼树、两棵古枫树,它们逾百年安然伫立,如同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了乡村社会的变迁。

碗仔村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大南山苏区的一个活跃村落,村民踊跃参加红军队伍。村里至今保存有红军战时卫生所、监护所、缝衣厂、印刷厂等遗址。从村里的鲈鳗洞桥,到沿盐岭径至普惠交界的盐岭亭,有革命烈士翁千亲手刻的“巩固苏维埃政权”等10条石刻标语(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碗仔村山清水秀,附近的老区村民时不时会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未完成的石刻标语边上,取溪水喝茶,摘野果子品尝。长者在家人团聚的时候,总会讲述发生在这条未完成石刻的传奇故事,将大南山山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碗仔村:碗仔(Wanzi)行政村。曾名案仔村,在普宁市区东南15公里处,有人口0.28万人,由下洋、碗仔、白马坷、龙潭、望岭、岭尾6个自然村组成。因村前有一长若案几的山丘,初名案仔村,由因村四面环山,呈凹形,状似碗,故改称今名。1957年从潮阳县划属普宁县。有耕地687亩,山地10000亩。农产水稻、甘薯。山地产青榄、青梅、油甘等。1934年张木葵领导的游击队曾在附…… 碗仔村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