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莱芜炮台

大莱芜炮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 澄海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市坝头镇之莱芜岛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营汛。东至南澳岛的五屿水汛30海里,西至放鸡山水汛60海里,南至达濠水汛40海里,北至镇标右营水汛30海里。炮台面积1348平方米,原设火炮8门(已失)、营房27间(存残垣)、配水兵42名,属清兵防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炮台仍在,呈长方形,长52米、宽25.9米、高5米,外堞厚0.7米、内堞1.8米、垛高1米,炮台内西南角一平面方形炮位,边长13米、堞厚2.1米、面积169平方米,炮台东南面开一门,高2.7米、宽1.55米。历史上莱芜岛是潮州海防军事重地,据《澄海县志》载:明隆庆三年(1569年)已夏6月,左侍郎刘涛总督闽广军务,大破海寇曾一本于此。当时总兵郭成赶来配合战斗,以莱芜火炮攻海寇船只,迫海寇曾一本投水死亡。明崇祯四年(1631年),福建海寇李之奇,驾舟10艘,聚众由莱芜入南港犯澄海县城,也由莱芜营汛与内地官兵联合围剿李之奇、歼灭贼寇。明末郑成功(1624年—1662年)下台湾,也先后两次驻足莱芜要防。至清康熙年间,潮州总兵右营把总分兵驻扎于此,始正式建大莱芜炮台。它对研究广东、潮州海防史及清代军事布防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