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作为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和推进江门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华博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馆建成后,将成为五邑唯一的大型华侨博物馆,集中展示侨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间艺术。江门市政府将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作为重点文化精品工程来建设,无论是在建筑的外形设计,还是在其内部文化内涵上,都力求达到国内较高水平。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最终选址于五邑华侨广场会展中心东面的3座小会馆,建筑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于2002年,2005年举办了馆藏文物汇报展,2010年全面落成开放。该馆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由三个馆舍(台山会馆、恩平会馆、鹤山会馆)组成,整个展览分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侨乡新篇、华人之光六个部分,展现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辛创业以及回报家乡的感人故事。 由于许多展物都非常贵重,展馆内部设有岛式活动展柜、双面展板。书信书画之类的,将陈列在展板内。像古董、陶瓷之类的将放置于展柜里。二层的构造与首层大体结构相同,只是陈列的内容上会有区别。”收藏有两件国家级文物华博馆的负责人介绍说,华博馆陈列的展品,范围包括与华侨华人出洋有关的文献、遗迹;华侨华人在国内外曾使用过的各种典型的劳动工具和-用具等。“展品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现在收集的情况看,其中不乏精品。包括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生产工具,如水泥桶、锄头、熨斗、斧头、南洋锯及一套较完整的洋木匠工具和理发工具;-用具如金山箱、座钟、水煲、藤笈、水壶、饭格;刊物如明报、侨刊等。”“还有著名爱国华侨专题资料及他们回国定居时带回的缝纫机、藤笈、水壶、洗衣盆、帆布袋等实物。”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办展示了华侨最近捐赠的两件文物,一个布袋和一件衣服,出人意料的是,两件文物均是国家博物馆要收藏的国家级文物。 据介绍,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南洋地区华侨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发动华侨筹赈救国。旅居南洋的郑潮炯只是一位略识文字的小贩,但他决心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尽一分力。为发动华侨筹赈救国,郑潮炯拿出自己当小贩的看家本领,背着儿子郑社心,穿着现在捐给家乡的衣服,肩搭布袋,踏上了义卖救国的漫漫长路。 为了支援抗战,郑潮炯甚至把妻子肚里怀着的孩子卖掉了,得款80元,全数捐给了筹赈会。”在获悉江门市筹建“华博”,郑潮炯儿子立即与母亲商量捐赠事宜,最后决定将这些物品捐给江门市“华博”,以此表达他们对家乡建设“华博”的支持和一点心意。 江门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已成为江门籍华侨向往的“根”,这个根不仅仅是华人的精神寄托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华侨文化的根。江门华博馆已向海内外华侨广泛征集到了3万多件华侨实物和史料。 一座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一部看得见的中国近现代史。参观指南:
我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团体参观请提前预约。
联系电话(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0750-3936219,传真:0750-3936219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