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能有效修复土壤镉污染

作为典型的土壤中大型动物,蚯蚓通过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和养分循环,在维持土壤生态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走进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动物修复技术研究的视野。

已有研究文献认为,蚯蚓对土壤的重金属富集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皮肤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二是通过摄食、消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将重金属连同食物一起摄入体内。蚯蚓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活动一段时间后,将其收集起来统一处理,这就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动物修复手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增强团队假设食物摄入量和镉有效性的增加会提高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率,在试验室开展了为期35天的土壤培养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土壤中接近30%的镉能被蚯蚓“吃掉”;而在有机化合物EDTA(乙二胺四乙酸)和豆渣的协助下,蚯蚓修复土壤镉污染的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EDTA增强了蚯蚓皮肤吸收镉而减少污染土壤镉含量,而施用豆渣增加了蚯蚓的摄食量,促进了蚯蚓对镉的吸收和土壤中镉的去除。

该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过修复后土壤的一些基本理化指标发生了变化,如土壤酶活性、细菌丰富度增加,土壤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此外,通过对蚯蚓抗氧化酶指标的监测,发现EDTA和豆渣添加剂对蚯蚓的解毒作用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胁迫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污染》上。据了解,该系列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和“双一流”经费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