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厚植美丽中国绿色底色

初秋的北京气候宜人。8月18日上午,北京空气质量为优,PM2.5(细颗粒物)浓度实时数据为16微克/立方米。

电报大楼新闻发布厅内,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当日,国新办举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闻发布会,黄润秋首次以生态环境部部长身份亮相国新办,他也是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首位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生态环境部部长。

在70分钟里,黄润秋独自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9个问题,涉及大气污染治理、中央环保督察、碳市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当下热点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质量,看百姓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封面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注意到,谈到具体的环境改善情况,黄润秋举了多个例子,对于一些环境质量变化数据,他也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谈大气污染治理:“北京蓝”渐成常态

在谈到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状况时,黄润秋以北京为例。“在座的各位可能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应该说是深有感受。大家知道北京去年PM2.5浓度是多少?是38微克/立方米”。

黄润秋回顾,2015年北京的PM2.5浓度是80微克/立方米,接下来,2016年降到73微克/立方米,2017年降到58微克/立方米,顺利实现大气治理第一阶段目标“京60”。接着,2018年降到51微克/立方米,2019年降到42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降到38微克/立方米。从重污染天气来看,北京2015年的重污染天气是43天,去年是10天,下降近80%。

“我们说‘北京蓝’又逐渐成为常态了”。据介绍,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87%,比2015年增长了5.8个百分点,超过“十三五”目标2.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达到了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也超过“十三五”目标10.8个百分点。

点赞成都空气质量改善:“窗含西岭千秋雪”重现

黄润秋曾长期在四川成都工作和生活,担任过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在发布会上,黄润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及了成都大气环境的变化。

“我曾经在四川成都生活过30多年,这几年,不断地有同事、朋友给我发来图片、发微信朋友圈,就是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户边拍的西岭雪山,清清楚楚。”

黄润秋所说的西岭雪山,著名诗人杜甫客居成都期间写下的名篇《绝句》中曾提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了唐代在四川成都城中远望西岭雪山的景色,如今,随着空气质量的改善,这一景观再现蓉城。

“如果你运气好,偶尔还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贡嘎雪山,这就是大气环境改善实实在在的效果。”黄润秋介绍,这五年,四川省成都市PM2.5浓度下降了约36%。

黄润秋说,最近这几年,我们头顶上天空的“颜值”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好看了。我们呼吸的空气,一年比一年清新了。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强了。这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

谈中央环保督察:深圳“墨水河”变居民休闲好去处

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成为发现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2016年至2018年,环境部门完成第一轮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督察全覆盖,以及20个省的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入第二轮,并把中央企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纳入到了督察范围中,今年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第三批的督察。

“许多领导干部反映,督察使他们思想深处受到震撼,特别是通过加强边督边改、典型案例曝光,很多干部受到了警醒,压力得到了有效传导。”黄润秋说,今年上半年,第二轮第三批督察,生态环境部就曝光了云南昆明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等40个典型案例,发挥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黄润秋介绍,通过中央环保督察,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举例说,广东深圳的茅洲河以前被称为“墨水河”“下水道”,通过督察解决问题,扎实整改,现在已经水清岸绿,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谈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万羊齐奔”壮丽景象复现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云南昆明举行,这也使得“生物多样性”一词成为今年的流行热词。

“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新闻报道很多,成了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黄润秋举例说,云南野象旅行团北巡,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另外,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的雪豹频繁现身,青藏高原藏羚羊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从7万头到30万头,青藏高原“万羊齐奔”的壮丽景象又复现了。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得益于监管和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强,黄润秋介绍,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遏制无序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地的影响。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503个重点问题,大部分已经完成整改。有关部门也开展了“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严厉打击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走私,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形成了高压态势。

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留住历史记忆和美好乡愁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润秋表示,农村的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体系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今年4月,我到福建去调研,走进了三明市的一些乡村,这些乡村青山起伏、风光旖旎,恰似一幅山水画”,黄润秋举例说,这些乡村既巩固提升优化了乡村的原有自然风貌,又留住了历史记忆和美好乡愁,把生活、生产、生态融为一体,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他介绍,截至2020年底,农业农村治理攻坚战所确定的8项主要指标、22项重点任务都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间,15万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全国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全国1万多个“千吨万人”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划定,18个省(区、市)实现了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乡镇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基本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和县域规划体系,初步确定了农村黑臭水体的清单,化肥农药利用率也分别达到了40.2%和40.6%。新型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

谈公众参与环保:山西钢铁企业被举报后环境部门采取46项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黄润秋在发布会上说,环境部门坚持把人民群众投诉举报作为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一座“金矿”,不断地去挖掘,畅通投诉渠道。

他举例说,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过去因为粉尘和噪音扰民,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多年举报,总共举报1000多次。通过督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督促企业采取了封闭料场、降低粉尘排放等多种措施,分6批总共采取了46项措施,包括降噪措施、降尘措施等,到去年底,这个企业被群众举报的次数为零。

黄润秋介绍,“十三五”以来,环境部门累计接收到群众的各类问题举报288万多件,对所有的举报办理情况都开展了抽查,共抽查了29.6万份。对问题解决不到位的提出修改意见,退回地方重办。对久拖未决、群众反映集中、存在重大环境社会风险的问题,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或者是省级机关发出预警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看,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满意效果”,黄润秋表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渠道不断拓展,全社会绿色意识、低碳意识、环保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记者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