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花山风景区位于番禺市的东郊,距离广州市区20千米。莲花山原名“石狮头”,是古代石矿场,因采石后留下来的石头似出水芙蓉(莲花)状而得名。远自西汉时期,先民们在此大规模地开采石料,形成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如莲花石、燕子岩、八仙岩、莲花岩、观音岩、飞鹰岩、南天门、神仙桥等。






































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东省番禺市东部的莲花山镇,是岭南地区的一处具有二千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



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


《番禺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视察象岗发现的南越王彩画石室墓,并到采石场考查,写下“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的题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对南越王墓石材从岩性组合、岩石学特征、风化程度、岩石成因及时代方面与广州近郊、南海西樵山及三水等地区的古采石场及岩石作对比鉴定,认定南越王墓主要石材采自莲花山。由此,这个采石场的开采年代推至西汉初年。


莲花山古采石场历史悠久,规模很大,开采的石料远远至广东各地,具有很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番禺莲花塔原名文昌塔,位于广州市番禺莲花山。据清乾隆年间《番禺县志》载:“明时有南海庞端业生员郭等冒认税山,招商开采,伤地脉,人文罹厄,万历四十年(1612年)邑举人李惟风、刘如性、林彦枢、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复建浮屠其上,今呼石砺塔”。因塔雄据珠江口,外来船舶以此为航标。

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为壁内折上楼阁式塔,外观九级,内分11层,高48米,每层平座和腰檐均用菱角牙砖叠涩挑出。柱梁、额枋均涂朱红色。首层外边长3.6米,内边长1.24米,西北方向设门。每层有收分,高宽递减,壁内砖砌宽0.73米的步级螺旋而上,每层开有门通风采光。原塔每层楼板为杉木。
用时参考2小时
交通
自驾车前往,或在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至石基站下车后乘坐番92长线在石楼派出所站下车后步行前往。
门票
门票50元/人,景区游览车10元/人/次,飞鹰岩隧道1元/人/次,登莲花塔2元/人/次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莲花山镇
地址:番禺区石楼镇西门路18号
莲花山社区:莲花山社区…… 莲花山社区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