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把“补链”做实

陆续发布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不少芯片企业取得两位数增长,部分龙头企业利润更是翻番式增长。资本市场为“中国芯”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

集成电路制造是一个“炼沙成芯”的复杂过程,行业发展必须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当下,要把好资本市场关口,扶大扶强“中国芯”产业。

龙头企业领跑“中国芯”

“尽管宏观环境在变化,但芯片需求依然强劲。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扩充产能也将逐步释放。”半年报发布后,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中芯国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净利润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56%。

中芯国际是我国芯片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1822亿块,同比增长14.7%。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部分芯片龙头企业表现尤其抢眼:

芯片设计领域,卓胜微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亿元~7.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84%~123.76%。

芯片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宣布将第三季度的收入环比增长由原先的1%~3%上调为14%~16%。

芯片封装测试领域,华天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07亿元~4.67亿元,同比增长142.83%~178.63%。

直面美国的科技脱钩,我国加快国产替代,推动“中国芯”产业快速成长壮大。在政策引导下,社会资本纷纷加码芯片产业。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万业企业,原本是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5年浦东科投成为控股股东后,确立了向集成电路转型的方向。2018年公司收购凯世通半导体,引入国家大基金,成为一家集成电路装备实力选手。“一家企业用从房地产赚到的钱,通过持续整合半导体行业资源,解决‘卡脖子’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万业企业副总经理周伟芳说。

加速“补链”、生态成形、国际并购

除了量的增长,“中国芯”产业还在发生质的改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细分行业龙头上市,集成电路加速“补链”。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再到装备材料,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我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芯国际、芯原股份等行业龙头上市,意味着集成电路正在加速“补链”。

以集成电路装备为例,目前国内超80%的市场份额依赖进口,尤其是光刻机对芯片制造“卡脖子”效应明显。周伟芳说,万业企业旗下的凯世通半导体,主要做离子注入机。“离子注入机的产业价值非常大,目前全球只有8家企业能做。凯世通研制的离子注入机,有望满足国内晶圆厂新建产能对国产化设备的需求。”

上海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麟说:“我们现在招商和出台新政策,都瞄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空白环节。有些企业,尽管产值不大,但只要是细分行业龙头,都是我们的引进目标。”

上下游互动增多,本土芯片产业生态逐渐成形。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条马路之隔,分布着新昇半导体和积塔半导体两家企业。前者生产硅片,后者生产模拟电路、功率器件。“我们开玩笑说,以后硅片生产出来,冒着热气就能供应给积塔。”新昇半导体董事长李炜说。

在李炜看来,除了规模不断壮大,我国芯片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也不断增强。“一方面,我们生产的硅片已送到主要集成电路制造工厂做验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自己的生产线上使用国产装备和材料,帮助国产装备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迭代优化。”

国际并购整合仍是芯片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途径。闻泰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767.19%。业绩大幅增长的关键,在于闻泰科技收购的荷兰安世半导体实现并表,双方的协同效应不断显现。

“从国际芯片巨头的成长路径来看,都有‘买买买’的经历。虽然现在国际环境变化剧烈,但我们仍在积极寻求并购整合的机会,目标是打造国产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平台。”周伟芳说,2017年万业企业以自有资金10亿元认购了首期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希望通过外延式并购,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整合。

扶大扶强、开放发展、杜绝炒作

面对美国的封锁和脱钩,我国芯片产业既存在隐忧,又拥有很大的发展机遇。李炜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持下,我国有能力建立一套不受制于西方的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体系。

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政策要注重扶大扶强,尤其是加大对企业量产的激励。芯谋研究创始人顾文军说,我国芯片产业的整体实力不强,行业还非常分散。比如,我国的芯片设计企业多达2000家,是其他国家的好几倍。从国际经验看,只有牵住产业牛鼻子,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的传递效应和倍增效应。

盛美半导体总裁王坚说,西方那些收入超百亿美元的芯片企业,研发投入巨大。建议进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精准度,加大对被扶持企业核心专利的核查程度,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顾文军建议,政府的补贴应从前项转到后项,鼓励企业实现量产,做出效果。

坚持开放发展、国际合作的理念。王坚认为,集成电路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需要全球分工合作。即便我国能够实现核心装备的生产,但很多零部件还是国外的。比如盛美能够生产清洗机,但30%的关键零部件仍然掌握在美日企业手中,一家不可能包打天下,全部自供也不现实。

顾文军表示,中美脱钩不能成为我国芯片产业自我封闭的借口。政府应加强研究和引导,帮助国际企业,尤其是非美系企业探索出既能避免美国政府限制又能与“中国芯”紧密合作的发展新模式。

把好资本市场关口,预防借“中国芯”炒作套现。科创板的推出,给“中国芯”带来强大驱动力,对芯片从业者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交易所应及时加强监管。(半月谈记者何欣荣 杨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