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原陂

神农炎帝的墓葬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个“古木阴翳,烟云出没,盛夏生寒”的原始森林。相传玉皇的一位妙龄仙女思凡,想在人间找一个勤劳勇敢、心地善良的猎人结为百年之好,就变做一

只白鹿出没在这里,招引很多猎人前来追捕。猎人们追呀、追呀,始终追不上,最后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不想再追了。只有一个叫阿原的年轻猎手紧追不放,穿丛林、越溪涧,越追越有劲,直把白鹿追到洣水河边的小山坡上。眼看就要追上了,阿原举弓搭箭,正要射鹿,忽然浓雾四起,模糊了他的视线。一眨眼,白鹿变成了一个穿戴整齐、体态丰满、貌美非凡的少女,笑容可掬地向他翩翩走来,温情脉脉地向他求爱。阿原见她情真意切,便答应了。两人在山坡上拜了天地,结成良缘,从此过上了相亲相爱的美满生活。

后被玉帝知道了,命九天玄女把她召回天宫。夫妻离别时,痛哭流涕,肝肠寸断,两人相约,九九八十一天以后在此相会。妻子走后,阿原因思妻天天来到当初他们相会地苦苦等待,但终未能如愿。后人为了追念他们,便把洣水河边的这块山命名为“白鹿原”,并在河边的一块大石上刻上鹿原陂。这便是鹿原陂之来由。

又是金风送爽时。

从炎陵县城出发,沿着轻漾绿波的弯弯m水往西南走,去拜谒炎帝陵,心中盛满了对始祖的崇敬之情。

金风拂过低缓的山峦,绿浪袭人;m水娴静多情,倒映白云朵朵……一路美景,令人感叹这一方山水饱沾了始祖精灵之气。

车行10余公里,进入一个纵深30多里的山间盆地。远远望去,那狭长的盆地中间隆起一个林木葱郁的小山峦,方圆约摸一公里。山峦顶部平缓,有如一个浓缩的小高原,一湾名叫斜濑水的小河将山峦环绕,这便是始祖炎帝安寝之地炎帝陵。炎帝陵又名天子坟。陪同采访的县委宣传部彭部长介绍道,古时这里常有白鹿出没,故称白鹿原。在圣陵前的坎下,逼近斜濑水边,有一方石壁,刻有“鹿原陂”三字,故而此处俗称鹿原陂。

鹿原陂真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自宋代在此建陵设庙以来,崇尚自然的炎黄子孙,历代都禁止在这里采樵、放牧,并设专人看守,使这里呈现出“古木荫翳,烟云出没,盛夏生寒”之景象。正值甲申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前夕,记者惊喜地看到,今年初由我省14个市州捐赠的246棵古树展现出勃勃生机,俨然如一个个忠诚卫士,守护着炎帝陵。这246棵古树移栽炎帝陵,是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首倡的,旨在弘扬“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自古圣地多名木。饱含赤子之情的园林工程,让炎帝陵公祭区独具自然的亲和力。公祭广场、公祭大道两侧,整齐地种植着松柏树和灌木花丛,其外围则混植观赏树林。更有一批来自广西、福建、江西的千年古树比肩而立于圣土之上,守护着神农大殿。在这圣陵之地,既有被称为“植物王国活化石”的银杏树,也有世界罕见、雌雄联袂的古铁树,还有与环境节气相呼应的罗汉松、古樟、女贞、重阳木等树中珍品。从福建遂川县采集来的一棵被命名为“民族树”的罗汉松,远看酷似笔架,近观恰似舒袖起舞的仙女,这棵树径达1.6米、树龄达1400年的古树,伸展出56根林罗相连的树枝,宛若56个民族心手相牵。这是全体炎黄子孙支持炎帝陵建设的绿色献礼,亦是建设者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生命之树。

清清的斜濑水环绕着圣陵静静流淌,一年四季,不浑不浊,清澈透底。一个大弯拐过去,形成偌大的一个臂弯,正在开发的杨钱洲农耕文化园便躺在河湾里。农耕文化园突出山、水、洲、林的生态理念,挖掘农耕文化,以环境为载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绿洲,展现出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

站在鹿原陂,俯可触松涛,仰可掬白云。眺望远处,云秋山拱峙于西南,远山含黛,如品丹青;杨钱洲上芳草青青,野花簇簇,宛如锦毯。近看足下,斜濑水萦纡于坡前,清波绿水,粼粼闪闪,宛如一匹绿缎。过不多久,甲申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就将在这里隆重举行,这青山叠翠、碧水泛波的鹿原陂定会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