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切实解决产业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12月28日,中关村管委会正式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5年)》,并面向全社会公布首批技术需求榜单。
启动实施的强链工程,主要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梳理出来的一些自主可控程度低、需要进一步做强做优的薄弱环节,由中关村的领军企业作为发榜企业提出技术攻关需求,面向全国发出“英雄帖”,征集揭榜单位。
作为发榜企业代表,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首批清单中发布了“多自由度力控医用机械臂”技术需求。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表示,这是他们公司解决医用手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以前要完全进口,这次面向全国来发布技术需求,是希望在国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有助于掌握底层技术,另一方面,也能让产业链更安全。
据了解,发榜企业和揭榜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后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项目攻关工作。发榜企业承诺意向采购,在研发成功后,将新研发的产品纳入供应链,补齐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此次实施强链工程的目的是落实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支持企业研发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这是一项新的改革探索,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谁被卡、谁出题”,被卡企业最清楚卡在哪儿,由它们提出具体技术需求、技术指标和工艺要求。
二是“谁出题、谁出资”,揭榜项目研发以企业出资为主,政府主要是搭平台、促合作并给予适当的补助。
三是“谁能干、谁来干”,采用揭榜挂帅、一定范围邀标等方式,面向全国征集项目承担单位,形成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四是“谁牵头、谁采购”,发榜企业要承诺意向采购,将研发成果纳入供应链,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生态。
据了解,首批发布的强链工程技术需求榜单一共有10项技术。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4项,分别是面向存储器版图的浏览编辑及IP集成工具、智能IPC相机芯片授权加密替代方案、Micro LED显示控制IC以及通用流程模拟系统。生物医药领域6项,分别是高性能医用涡轮、多自由度力控医用机械臂、铂铬合金管、CT滑环、层析填料以及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内衬袋和中间品存放袋。
据了解,中关村管委会此次发布的这项方案计划到2025年,重点支持领军企业组建30个创新联合体,系统解决30个“卡脖子”问题和供应链薄弱环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丰 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