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风景

湘江自广西灵川县海洋山之龙母崖而来,一路萦山泻壑,穿林越野,接纳百川。过昭山,入长沙,又西接靳江、沩水,东纳浏河、“捞刀”,浮15洲,淌13滩,烟水云天,千帆竞发。春夏不时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夏末秋初常见西水倒灌,水碧如镜。两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湘江风光带。清初刘献廷(1648—1695)在《广阳杂记》中赞道:“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绝无烟火气。远近舟楫,上者,下者,饱张帆者,泊者,理楫者,大者,小者,无不入画,天下绝佳处也。”

长沙是借重湘江而发展的,自古码头林立,至1949年,两岸尚有81个码头,解放后货运码头南移,轮渡取代了木船。1972年建成湘江大桥(一桥),结束了过河出没风浪里的历史。湘江一桥为17孔大型双曲拱桥,全长1532米,“T”字结构,从8号桥台南侧向桔洲伸出10孔支桥,北侧还设有旋梯。桥东有悬臂式梯级,桥西筑实体踏步阶梯,各具特色。1990年在新河、银盆岭之间建成双塔单索面斜拉桥,总长3617米。碗口粗的拉索,远看如银丝闪闪。弧形匝道对称凌空。倚栏凝望,浩淼碧波下洞庭,落入天际白云中,泛起遐思万千顷。湘江给长沙带来了繁荣,也曾淹没过文明。如今江岸已建成宽宽的石砌防洪堤,植以名花佳木,配以石栏石凳,是市民休息、散步、赏景、跳舞、习拳佳所。昔日由“八大公沟”排入废水,而今全在江边截住,抽至污水厂净化处理后再排入湘江,故湘江至今清澈透明,鱼跃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