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观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琼台观

琼台观

三观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各以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上观早废,今存遗址,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琼台中观,现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配房14间,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元代石殿,位于大殿右,坐西朝东,石结构,九脊歇山顶(已残),石雕须弥座。墙厚0.94米,面阔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8平方米。正殿,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清式屋架,前为廊后封檐。面阔3间13.13米,进深9.85米,通高11.03米。琼台下观,现存正殿、配房等13间,建筑面积571平方米。正殿为清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面为干阴阳板瓦。前为廊后封檐,前檐饰11组五彩重昂清式斗栱,正面为隔扇门。面阔3间13.65米,进深10.80米,通高9.80米。殿前北配房在1987年冬被大雪压塌,现存遗址;现存南配房面阔5间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构架,正面全为木装修。

琼台观

琼台观

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琼台观

琼台观

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使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这座面积只有18平方米的石殿对研究武当元代道教史有着重要价值……

在琼台观海拔1450米的悬崖上,有座岩洞叫太玄洞,是古代隐士修行之地。因岩洞在峭壁上,攀爬路上处处惊险,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

太玄洞是个双层岩屋,到第二层要利用云梯爬上去,所以当地人又管太玄洞叫“梯子岩”……

顺着梯子进入第二层还要经过一道天桥。在洞中悬空架桥,这种别致奇特的结构,在武当山岩屋建筑中是首次发现。

太玄洞的历史相当久远,因缺乏文字依据,我们只知道它在明永乐十年进行了重建。当年太玄洞在悬崖上的双层庙观从远处看既玄妙又险峻,是武当山的一大奇景胜地。

武当山太子坡景区

武当山太子坡景区

武当山紫霄宫

武当山紫霄宫

武当山大岳太和宫

武当山大岳太和宫

乌鸦岭

乌鸦岭

武当山玉虚宫

武当山玉虚宫

紫金城

紫金城

南岩宫

南岩宫

武当山黄龙洞

武当山黄龙洞

磨针井

磨针井

天柱峰

天柱峰

两仪殿

两仪殿

飞升崖

飞升崖

龙头香

龙头香

元和观

元和观

圣方济各教堂

圣方济各教堂

天津桥

天津桥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

雷神洞

雷神洞

泰常观

泰常观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

武当山朝天宫

武当山朝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