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冰堂位于武昌首义公园蛇山东端中部,进首义公园大门后见岔路走右边,两分钟便到。原址是湖广总督张之洞训练新军的指挥所。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调任军机大臣离鄂,1909年夏,其在鄂军界的门生、僚属集资建成此堂。(其学界门生集资同时建了“奥略楼”,1955年修建长江大桥时拆毁)。这年10月,张之洞辞世,以此堂存作纪念。因张之洞晚年自称“抱冰老人”,取《吴越春秋》“冬常抱冰,夏还握火”语意,借越王勾践抱冰0的故事,自励发愤图强。民国初,原新军将士又捐修抱冰堂,并将其开放为公园。1953年曾进行修葺。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时,进一步整修,后辟为文化活动场所,不定期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现正在举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展览。门楼匾额“抱冰堂”三字,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先生所书。




张之洞督鄂17年,加上6年的湖北学政,共在鄂任职23年。张之洞先后在鄂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机器厂、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缫丝局、湖北纺纱局、湖北制麻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
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矿务学堂、自强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在晚清时期,张之洞派出大量学生到国外“游学”。湖北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到1905年,仅留日学生就达1700余人,居全国之冠。张之洞督鄂期间,湖北武汉已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如傅慈祥、吴禄贞、蓝天蔚、黄兴、李书城、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元老,都是张之洞曾官派的留日学生。
张之洞督鄂期间,随着汉口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的德华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同时,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银行、大清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在张之洞的督办下,1906年,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200余公里的芦汉铁路通车,并改称京汉铁路。1863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进入汉口港,开辟沪汉航线后,英、法、德、日等国的轮船公司也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经营轮运。1905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又开辟了汉口至神户、大阪的直达航线,使汉口港成为国际港。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达德国的汉堡、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等。
张之洞在鄂主政,自主创新,锐意改革,使武汉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使武汉的经济得到迅速崛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之洞长期主政湖北,不仅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重工业基地,他兴办的各种学校和新式军队培养了大量人才,并直接孕育了武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因此,孙中山曾经评价张之洞:“不言革命的大革命者”。
在张之洞身后百余年,抱冰堂、张公堤、张公亭、张之洞路等诸多纪念建筑遍及三镇,武汉还感觉得到他的历史身影。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张之洞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