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原名青冢寺,位于襄城县城西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距县城7.5公里,坐北朝南,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公元1282-1299年)年间,历经多次毁坏、恢复,规模愈加宏大,占地达三百余亩,有亭台楼阁、塔林碑刻、古树参天、殿堂巍峨、景象万千。
明顺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历时四年而成。时任户部尚书的李敏曾撰写碑文,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龙兴寺原有前殿、牌坊、天王殿、岳王殿、关帝殿、菩萨殿、火神殿、钟鼓楼、焚金亭、东西塔林等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由于历史变迁和“文革”时的破坏,龙兴寺内的大部分建筑被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宗教文化蓬勃发展,龙兴寺得以重修和扩建。现有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宝殿、地藏殿等4座,方丈室3间,精舍6间,斋堂10,僧寮10,僧众20余人,并辟有念佛堂、法务流动处、放生处等。2006年,被认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襄城县民族宗教局批准开放龙兴寺为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香火鼎盛,信众踊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0年,在县政府及宗教局出面聘请开封大相国寺释源和法师来龙兴寺主持管理建设恢复龙兴寺。源和法师来了之后,得到了县政府、宗教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源和法师来寺发大心弘扬佛法,恢复建设寺院,龙兴寺得到了恢复和弘扬。在原来的基础增建了山门天王殿,及住房四五十间,并请回了诸位佛像。现在寺院香火鼎盛信众云集一片生机。
在襄城当地,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昭君出塞,路过此地,因天气寒冷,得了风寒,寄宿在一农户家里。为使昭君早日康复,农户家人冒着严寒到汝河边,想捕一条鲤鱼。可他到汝河边一看,河面冰封,无法捕捞,遂怏怏而归。等他回到家中,却意外发现水缸里多了几条活蹦乱跳的红色鲤鱼。原来,汝河内的小白龙知道昭君的事情后,非常感动,幻化为人形把鲤鱼送到了农户家中。但是,昭君不忍杀生,让人把鲤鱼放生。奇怪的是,放生鲤鱼后昭君立刻痊愈。临行前,为表谢意,昭君将随身携带的一些头饰、衣物赠与农户家人。若干年后,当地百姓为纪念昭君和亲的义举,给她修了座衣冠冢。
据说,昭君的衣冠冢就在龙兴寺的后院,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