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地处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城东北。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商城县志》记载:“邑之东乡距城三十里有山日:青山。巅岚苍耸,怪石嶙峋’两崖对峙,中通一径,因又名其处为‘峡口’”。“虽系通衢’实届僻壤,崎岖险阻,多暴客猛兽出没其间。”清人-《青山峡》诗云:“两峰霄汉耸,满峡气萧森。树色兼天落,云情出涧深。”峡谷长约1.5公里,谷底宽约80至200米,西北最高峰为鹰嘴山,海拔350余米,东南侧最高峰为晏家山,海拔240米。信阳至合肥公路穿峡而过,系豫皖东进西出之咽喉,历为兵争要地。七十七年前,国民革命军就在这里痛击日本侵略者,打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恶战。
1938年夏,日本侵略军兵分五路沿长江南北大举进犯武汉。其中一路于8月下旬沿大别山北麓西进。9月11日,日军侵占豫皖边境要塞富金山(位于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荻州立兵第十三师团、中岛今朝吾第十六师团经方家集继续西犯,企图攻陷商城;再向南沿商(城)麻(城)公路突破大别山,取麻城,策应溯江西上之敌钳击武汉。
12日,弛援富金山的国军三十军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中将)九十三旅进抵峡口时,旅长乜子彬少将得悉富金山失守,立即率领部队抢占制高点沿山脊列阵;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前哨部队l个团和刚从富金山撤出的宋希濂七十一军三十六、八十八师残部约2个营,也进至峡口,分别在两侧晏家山和鹰嘴山一带布防,相机阻击日军。
13日黄昏,日军第十六师团、十三师团经武庙、方家集进入峡口以东的姜棚、卜店。14日晨,日军第十三、十六师团以优势兵力,空中飞机轰炸,地上火炮轰击,向峡口发起猛烈攻击。池峰城三十一师九十三旅和于学忠五十一军各部凭借山险居高临下,英勇顽强地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日军进攻受阻后,在姜棚、卜店一带架起十九门重炮和六O炮,轰击峡口守军阵地,并以飞机轮翻轰炸峡口两侧山顶,一时间,峡口浓烟弥漫,0声震耳欲聋。日军又猛扑峡口,与守军激战至晚,仍未突破我军防线。
15日上午,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自樟柏岭、方家集前来增援十三、十六师团,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再次进攻峡口,仍未得逞。下午,日军兵分三路:正面加强攻势,直取峡口,同时分从南北两翼迂回对峡口形成了三面合围。左翼从二道河、四顾墩绕到何店,右翼从赵棚、王集转至县城。守军义无反顾,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鏖战三面蜂拥之敌。
到了晚上,日军乘雨雾逼近我阵地,我军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白刃战。守军头裹毛巾,膊系标记,与敌顽强拼杀,情景壮烈。数里山谷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喊杀声震天动地。终因敌众我寡,我守军在重创日军后于16日拂晓且战且退,转移商城以南达权店、沙窝一线大别山要隘据守。当晚10时许,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占领商城县城。
此役历时三天,日军伤亡惨重,尸体皆在附近焚化。我军伤亡官兵为7840余人,因战事紧急很多阵亡将士遗尸山野。1938年9月17日《新华日报》第2版载:“犯方家集之敌,有一部已被我军诱至商城县东四十里之峡口,该地山峦重叠,羊肠鸟道,我步炮兵正在险峻之山地中与敌军鏖战,情况异常激烈。”寥寥数语,洞穿岁月云烟,人们犹感枪声在耳,血光在目。
战后当地士绅号召“此为抗击倭寇而捐躯之烈士,吾等岂忍炎黄子孙拋尸曝骨”,至1939年春,峡口周围民众和观音山庙道长共收拾抗日殉国官兵遗骨1878具,残缺尸骸无数。同时选峡口公路南山之腰,深挖葬坑,堆冢葬埋,俗称“万人坟”。
1944年,当地乡绅民众再度捐资修筑巨型墓冢、拜台,立“中央陆军抗战阵亡将士忠烈墓”碑,碑高近二米,其铭曰:“戊寅年秋七月下浣,我国陆军与敌鏖战于峡口石门,喊声震天,坚抗数日,死亡无算,尸填青山峡谷,血流沟洞之涧,忠魂烈骨,抬埋于此地,名曰:忠烈墓。又恐年久湮没,因是募资相助,刊立碑志,以垂永远云尔。”并在墓西侧建祭祠,享春秋两祭。
时代:1939年
地址:商城县丰集乡洞冲村
延伸阅读: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