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渡寺

灵渡寺为香港最早的寺庙,港地佛教的发源地。位于香港元朗厦村西侧。创建于东晋末年,相传梁代禅师怀渡留居此地而得名。灵渡寺是香港有史据可查的三大古刹之一,位于新界元朗厦村之灵渡山山谷。此山又名大头别出,状似老虎之头,山势奇雄。而灵渡地所处的位置,流泉林木,山野花香,清幽雅致,身在其中,自有人间净土的感觉。

相传灵渡寺建于唐代,但亦有说是建于南北朝期间。据《广东考古辑要-释老篇》及《宝安县志——人物略》所载,南北朝元喜初年(424-430年),杯渡禅师以杯渡海,驻锡屯门之杯渡山(即今日的青山),后又到数里以外的娄渡山开创灵渡寺,原址比现今寺院的位置稍高,宋明两代均多次修葺及重建。据资料所载,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时,将寺院稍向下迁移至现今寺院位置,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重建,1928年再重修。现时所见的寺貌是1970 年由厦村乡的乡民,休资大修建后的形状。当时恭请圣一法师上香,新界民政署署长陵鼎堂先生剪彩,盛极一时。

由于此地山形肖虎,寺庙所处是虎头所在,灵气所钟,所以在1970年大修建后,已将寺门改移至寺内大雄宝殿左侧,原先正向大雄宝殿门框,尚右在已封上的墙上隐约可见。现时大雄宝殿内有金身佛像,村民以香火及水果供奉。两旁分别为禅房和客房,中有露天的透光花砌,前面是韦驮宝殿,左边为关帝宝殿,供奉关帝,右边为纯阳宝殿,供奉吕祖,显示了此寺院早期曾一度是道貌岸然教的道场。整座寺院面积不大,但设施一应俱全,而且由大门进入,穿过一道道圆型拱门建筑,清幽古朴,素净出麈,寺貌壮严。

由于灵渡寺历史悠久,地内悬挂不少极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名联。正门的对联为云石所刻,金字“灵气所钟山独秀,渡杯而至石犹新”。显见与杯渡寺(今青山寺)的渊源有关。在二进的拱门上,有清朝状元梁耀枢之题额:“道从此入”,此外,各殿之门前均有不少名对。至于正殿右旁的壁间,有光绪三年乡人邓惠麟所立的《先父宠荣公轶事碎记》石刻,颂扬地内所奉之佛,极为灵验,普渡众生,曾使其父宠荣公病愈并延寿。

灵渡寺自50年代起,由果普法师任住持,历四十多年。1994年果普法师圆寂。现由乡民委派之管理员看守并供奉香火,假日至此旅游者亦有不少人预定午膳的齐菜。寺外的后山斜坡,可见百年苍松,千竹掩映,流水分两旁红着寺院而下,寺后与寺前的空地,尚可见种菜之田畴。据说寺旁的流溪,曾有一泉水涌出,旧称为杯渡井,但因经年沙石所填塞,井已不复见,但仍有泉水轻渗。寺内均以泉水煮食烹茶,茶味清香甘洌,游人至此,除上香礼佛,享用齐宴外,不忘品茗清溪香茶,当可灭麈俗之烦恼。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元朗区厦村西侧之灵渡山大头山上。

乘车线路:乘港铁巴士k75p、k75路、九巴53路到新生村下车再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