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空间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达的空间科学探索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空间科学研究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的重大交叉科学前沿,属于体现国家意志的定向基础研究。发达的空间科学探索是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历来将空间科学探索作为航天活动的国家核心战略。美国从发射人类第一颗科学卫星“探索者1号”开始,先后实施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四大空间天文台计划,遍历了太阳系主要天体,首次进入恒星际空间,发现了地球辐射带,开辟了X射线天文观测新窗口,贡献了有关月球的大部分科学知识,率先找到了火星水冰存在的证据,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了138亿光年的深邃宇宙……这些重大的科学成果和发现更新了人类的知识图谱。

科学发现只有第一。回顾历史,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太空竞赛,从最初的苏美“双雄争霸”到现在美国“独占鳌头”,一个重要且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航天活动强调科学牵引,依据空间科学战略研究成果“十年调查”给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并安排了相应的经费保障。在全球已发射的1006颗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器中,美国发射运行了455颗科学卫星,其中深空探测器116个,引领了世界航天高技术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这些科学任务是美国能够取得众多基础研究重大突破的根本所在,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等诺贝尔奖成果不过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潜力巨大

迄今我国已实施了约15个空间科学任务。无论专用科学卫星还是深空探测器数量,均与航天强国有巨大差距。尽管如此,我国空间科学已扎实起步,在暗物质粒子探测、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硬X射线天文探测等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嫦娥五号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我国深空探测体系初成,初步具备了地外天体探测的“绕、落、回”能力。

放眼国际,载人航天与非载人的星际探索是当今人类太空活动的两种主要形式。面向空间科学原始创新和国家重大需求,利用系列专用科学卫星、深空探测器等,探寻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自然现象,拓展人类视野和活动疆域,促进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将是我国星际探索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2财年预算总额248.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3亿美元。其中空间科学预算79.31亿美元,占NASA 2022年总投入的32%,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在轨运行和未来科学任务研发。如果我们不能将空间科学的发展提升到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高度加以重视,不仅可能会错失利用我国航天工程成就实现基础研究原创突破的大好机会,而且还很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美国等航天强国现有的差距。

加强对空间科学重大问题研究的前瞻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对空间科学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我们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

我国空间科学迎来了实现重大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机,正在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毋庸讳言,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时代已经到来,美方正在加紧制定《无尽前沿法案》,我国已被视为美国科技竞争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对手。但是,中国航天的目标不是与美国进行新一轮太空竞赛,而是通过空间科学探索,不断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应面向世界空间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我们有基础有优势的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方向上,加强对空间科学重大科学问题的前瞻部署。研制发射系列专用科学卫星、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建设运营好中国载人空间站,利用这些航天器奠定的世界级物质技术基础,源源不断地产出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成果,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索的新征程。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