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坝鹦鹉
忙坝村民小组是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辖区内的一个布朗族寨子,位于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边上,有50多户人家,200多人,从那澜驱车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里世代生活着的除了热情好客、纯朴善良的布朗族群众以外,还有数百只被当地人叫作“鹦哥”的一种鸟—-大紫胸鹦鹉。
大紫胸鹦鹉又叫大绯胸鹦鹉,中型鸟类,体长35一50厘米。羽色艳丽,姿态优美,善于仿效人语。雄鸟头部及颈侧紫灰色,额及脸沾紫蓝色或紫绿色;前额沿嘴基有一条窄的黑带,两端沿眼先向后延伸至两眼,较为独特。下嘴两侧各有一宽的黑纹,沿颊下部斜伸至颈侧。颏部黑色,并与两侧黑纹连为一体。后颈、肩部、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为绿色。尾羽中央为蓝色,两侧为绿色,而且越近外侧尾羽上的蓝色越少。各尾羽或多或少具有黄褐色内缘和羽端。颏部黑色,自颏部的黑斑以下为葡萄紫色,有的还沾有紫蓝色,是它与其他鹦鹉相区别的最明显的特征。肛周、尾下覆羽及覆腿羽绿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中央尾羽较短,额部没有蓝色,耳覆羽后具褐粉红色带斑。雄鸟上嘴为珊瑚红色,雌鸟上嘴为黑色。脚灰绿黄色。
大紫胸鹦鹉为留鸟,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2000一3000米左右的阔叶林和混交林较为常见。飞行急速,常常边飞边发出“嘎一嘎一嘎”的叫声。主要以树木、植物果实、种子为食,特别喜食松树球果、浆果和谷物。繁殖期为5一7月。是国内体形最大的一种鹦鹉。曾经分布非常广泛,随着森林的消失,目前仅栖息在我国广西、四川、西藏东部和云南等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在国外也仅见于印度北部。
忙坝人认为,大紫胸鹦鹉能在这里世代生存繁殖,是大自然赐给他们的福份。大紫胸鹦鹉和村民们世代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精灵,2001年,经村民集体商量决定,一是成立鹦鹉保护协会,制定村规民约,制作宣传牌,规范人们的行为,进一步提高人们保护鹦鹉的意识,让鹦鹉排除人为的干扰自在地生活、繁殖;二是禁止乱伐思茅松和大榕树、并模仿自然形态制作几十个鸟巢,为鹦鹉快乐地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前几年,寨子里有个小伙子经受不住外人的诱导和金钱的吸引,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偷偷地把2只可爱的小鹦鹉拿出去卖了,在村民们得知情况后,他的行为成为男女老少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抨击的对象,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小伙子不得不又把它们赎了回来。这一事件成了人们保护鹦鹉的最现实最生动的反面教材。
忙坝布朗族群众与大紫胸鹦鹉共融共生的景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也是思茅区开展“七彩云南.思茅保护行动”最生动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