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蓟门2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3胡天开。
五将4已深入,前军止5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注释:
1 蓟:古州名,在今天津蓟县以北地区。蓟北:蓟州以北。
2 蓟门:原指古蓟门关。唐代以关名置蓟州,后亦泛指蓟州一带。另,元、明以来,还把德胜门外元大都城健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战国蓟门旧址。
3 豁达∶开通,通敞。
4 五将:汉宣帝时,遣御史大夫田广明、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后将军赵充国、虎牙将军田顺,“凡五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塞各二千余里”。详见《汉书·匈奴传上》。
5 止:敦煌残卷作“无”。
赏析:
高适的边塞诗,大多写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是诗人据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其中的忧伤情绪和爱国情怀是统一的。这首《自蓟北归》一开始就营造出沉重的哀伤氛围,“边马哀”实际是驱马人心里之哀。面对天高地远、敌我对峙的情况,统兵将帅本该出以公心、忠于职责、慎重决策,然而他们却为一己私利,轻启边战,致使“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自己空有安边良策,却无人理睬,来到边塞也不能有所作为,最后失意而归。诗中实写了边塞诸将玩忽职守、贪功邀赏的情况,心情十分沉重,不由生出些许凄愤之感。
高适边塞诗的忧患意识,是其爱国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其中最大的忧患莫过于对怀才不遇的悲叹。他那种忧国忧边忧兵的心情,至今读来仍令人感慨。从高适边塞诗的忧患意识中,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和力量,激起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