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将微塑料监测纳入常态化监测

目前,浙江省将海洋微塑料监测作为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的一项主要工作并纳入常态化运行。这对浙江海域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其特点是颗粒小、数量多、分布广,在全球海域水体、沉积物、海洋生物体内以及海滩中均可检出,被科学家称为海洋中的PM2.5,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已成为海洋塑料垃圾防治的重点。为掌握浙江省重点海湾微塑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分布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浙江省从2019年开始,先后选取浙江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开展海洋微塑料试点监测工作,同时收集浙江象山港海洋微塑料调查资料,同步开展分析研究。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对重点湾区的海洋微塑料试点监测结果显示,浙江省重点海湾海洋微塑料含量水平总体较低。海水中微塑料丰度与东海、渤海处于同一数量级,位于中低水平,形状以碎片状和颗粒状为主,类型以聚丙烯和聚乙烯为主。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低于渤海、南海等区域,形状以纤维状为主,类型以人造丝为主。生物体内微塑料丰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生物体相比处于中低水平,形状以纤维状为主,类型以人造丝为主。

2021年,浙江省已将重点港湾海洋微塑料监测纳入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的常规业务化工作,在浙江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和乐清湾共布设50个站位开展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微塑料监测,掌握重点海湾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浙江省资源管控和微塑料防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