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物“活”起来 旅游更红火

在青海,当博物馆的精美文物从展厅走向“云端”,当带着青海印记的文化旅游产品走出深闺亮相各大展会,精美文物和文旅产品讲述青海故事的同时,也向游客展示了青海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年近27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与博物馆文物有关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近年来,青海省各大博物馆一改“高冷”形象,以不同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推出虚拟展览、讲解直播等精彩纷呈的线上文化服务,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目前,青海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39家,其中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家、国家三级博物馆4家。青海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有16家。青海省内博物馆、纪念馆平均每年游客总数近270万人次。

除了大家熟知的青海省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省民俗博物馆之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博物馆、青海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玉树藏族自治州赞普博物馆等,也成为大家了解青海的新方式。

青海省各大博物馆将以联展、巡展等方式加强馆际展览交流,打造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系列展览,“让文物活起来”,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讲好青海文物故事。

文创产品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博物馆是地域名片。而提取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精美文物元素打造的文化旅游产品,也让游客实现了把青海带回家的愿望。

彩陶书签、彩陶纹饰和纸胶带、双人抬物纹饰台灯、青海风景画鼠标垫、彩陶纹抱枕……在青海文创产品线上销售区,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复仿制品类、书籍类、学习用品类、生活用品类四大类百余种文创产品,浓缩着青海的地域特色文化。

近年来,青海省文创产品试点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产品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通过文创产品传播博物馆文化。

2020年,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研发10多个种类的文创产品、青海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研发30多个种类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逐步形成新的文化名片,通过旅游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青海省文旅事业发展。

数字赋能游客一部手机游青海

预约景区门票、查询旅游线路、看旅游攻略、看非遗展览……如今,“码”上游青海线上平台让游客不仅能够线上体验生态旅游景区景点,还能多方面了解青海历史、人文景观、传统美食等。

从一部手机游景区到线上看展览、线上看非遗,数字化发展为青海文旅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在青海省部分景区,“云”旅游、沉浸式游乐项目等技术的应用,让游客在消费、旅游中获得更有品质的体验。

“云”看展、“云”旅游等文化和旅游线上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文旅发展的便利。在青海数字文旅发展中,青海省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目前,青海省文旅系统全面建成了一主四辅的全省数字文旅大网络,实现“一朵云”(文旅云)、“一张网”(文旅物联网)、“一中心”(数字文旅大数据中心)的文旅资源全覆盖。